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三章-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1
第三章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Grice)认为,言语交际总是要相互合作的,通过合作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一、合作原则内部有四条准则:•适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1.适量准则•适量准则指信息量要适度,以实际需要为标准:⑴言语交际时说出的话应当包含交际所需要的必要信息。•⑵话语信息量不超过所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少于交际目的所需要的数量,会造成话语的含糊、晦涩,形成理解困难。•信息量超出交际目的需要的数量,会造成话语的重复、罗嗦,使人厌烦。•例如:甲:昨天一天你去哪儿了?乙:上午去学校上课。•丙:我去商场了,昨天商场搞促销。乙只回答了“上午”做什么了,没有回答其他时间都做什么了。所以,信息不完全。丙不仅回答了昨天干什么,还说出了一些连带信息,信息量过多。•信息量的适量与否,要根据语言应用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不仅取决于发话人提供的信息,而且也取决于受话人的信息期待和需要。•A:WheredoesClive?•B:SomewhereinthesouthofFrance.•假定B知道A打算去看望C,显然就违反了量的原则;假定A没有这个目的,就没有违反。另外,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们可能有意识地增加多余信息。例如:火车上乘务员反复报站名,就是为了给乘客提供需要的主要信息。适量准则对句子运用的制约•1)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看,日常人们用来交际的基本单位是句子,既可给对方提供足够的信息,又可以为对方下一轮表达做出选择,体现出会话双方的积极合作和会话的顺利进行。•2)从提供信息的繁简程度看,言语交际双方提供的信息,一般要求既不要提供额外的信息,也不要提供繁琐的信息,要适度。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守适量准则,因为这样才能使交际延续下去,并获得双方都满意的效果。2.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指发话人保证发出信息的真实性:⑴发出的信息不虚假。⑵信息有足够的证据。诚实是一种美德,言语交际也不例外。在交际时,不能把虚假的话当作真实的话说,否则就是欺骗。•质量准则的变通信息的真实性可以根据语言应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在寒暄时,可以而且有时应该不必提供真实信息。对质量准则的积极违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意误解对方;•一天,有一位外国的外交官看见林肯正在擦自己的靴子,就说:“总统先生,你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啊,”林肯答道:“你擦谁的靴子?”••第二,有意采用与事实有一定距离的表达,诸如夸张、委婉、善意的谎言等。•以上这些都是言语交际中会话的策略。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指发出的信息与话题和对方的谈话内容有关联性或相关性。交际中,谈论的话题一般应该与上文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发话人不能说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受话人不能频繁转移对方的话题,或者避而不答,答非所问,更不能离题万里。•甲:“你贵姓啊!”乙:“我坐汽车来的。”甲:“叫什么名字?”乙:“我肚子不疼。”上面这段相声中,乙答非所问,违反了关联准则。但有时候为了传递语用信息,也可以故意与语境拉开距离,在允许的范围内把话题扯远,以便让受话人从外部去检索相关信息。言语形式上的关联•言语形式上的关联,也就是言语形式上的接应。言语交际是双向的,更要求符合语句的扩展规则,交际者可以从对方的句子中寻找到自己要表达的句子的生长点,要从对方语句中找到自己语句扩展的准确而有效的基点,也就与对方的话语产生了关联。(你去哪儿?)言语风格上的衔接•交际双方在言语表达上各有各的言语风格和交际风格,这些都为言语的衔接提出了要求:•第一,做到自身风格的统一,保持表达者的自我风格。•第二,做到交际双方言语风格的互感,特别是在交际双方言语风格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双方都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语风格,尽量与对方趋同,拉近交往距离,增加亲近感。只有交际双方的言语风格比较一致了,言语的交际才可能顺利进行。(“黎庶”“梨树”)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指选择对方能够顺利理解的方式设计编排信息。•如果说合作原则的前三条准则规定了交际主体在交谈中应当“说什么”,那方式准则就规定了他应当怎么说。有四项要求:⑴尽可能显豁,避免晦涩。⑵尽可能明确,避免歧义。⑶尽可能简洁,避免罗嗦。⑷尽可能有序,避免杂乱。交际时,如果所说的话晦涩难懂,含有歧义,或者重复罗嗦,杂乱无章,都会造成误导,使人无法了解,影响交际。•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到,“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鲁迅《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对于孩子显然过于晦涩,而且表达也不够简洁。•有时由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有时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达到含蓄的效果。•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相面的人常用“父在母先亡”这样有歧义的话让自己左右逢源。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如果父母只有一位在世,这句话可以作为过去事实的断言:“父在,母先亡”(父亲健在,母亲先去世)“父在母先亡”(母亲健在,父亲在母亲的前面去世)如果父母双双都健在,则可以作为未来事实的一种“预测”,未来的两种“可能”:或者母亲先去世、或者父亲先去世。两种解释同样符合“客观实际”。•“父母双双不能孤独一支”一句话可以概括应对三种情况:解释1:“父母双全,不能孤独一支”(父母都健在)解释2:“父母双全不能,孤独一支”(父母不能双全,只有一位健在)解释3:“父母双全,不能孤独一支”(父母都不在世,因为“不能”只剩一个人孤独在世)这些会话方式都不符合显豁、明确的准则。二、交际者对合作原则的态度•第一,消极违背。交际一方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或态度冷淡,故意不符合关联和数量准则,致使会话失败;有时表现为说话人在对方没有觉察时有意违背合作原则,或转移话题等。•第二,一般遵循。交际双方都直截了当与对方交谈,虽然比较平直,但可以维持会话继续进行。•第三,积极超越。★有意遵循并强调突出某一准则时,为了表达某一言外之意,使会话委婉而顺利地进行,可能同时会违背其他准则,但这是一种遵循与违背的辩证统一,是积极违背,积极修辞。•第四,有所侧重。不同的交际者在会话中会对合作原则中的各个准则有所侧重,侧重于某一个具体的准则上,那是出于对言语表达效果的考虑。★积极超越合作原则•积极超越合作原则包括超越质量准则、超越数量准则、超越方式准则和关联准则。•第—,超越质量准则。是指字面意义上违反质量准则而实际上婉转表达会话含义的言语交际。•例1:周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情况和对外方针后,谦和地请记者们提问。•一位西方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总理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从容不迫、幽默而又轻重不同的答道:“这个问题嘛——”总理故意停下来环视大家,场内鸦雀无声。“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记者们面面相觑,为之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货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誉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在国际上享有信誉。”•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分析:•(1)周总理准确领会了记者的问话用意,听出了弦外之音,巧妙的违反了质量准则,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做出了准确的回答,获得了奇特的表达效果;•(2)恰当运用了自然语言,除了一般语言现象,还出现了副语言,例如强调重音、故意利用比较长的停顿等;•(3)非语言现象的运用如体态语——谦和、从容不迫、环视大家等等。•第二,超越适量准则。是指说话人的表达信息量不足,或者不仅包含了围绕会话目的而发出的对方所需要的信息,表现出交际一方其他的愿望,产生了更深一层甚至是新的会话含义。•例如:•尼克松访华时曾经问周总理:“为什么中国•人总喜欢弯着腰走路,而美国人总挺着腰走路?”•尼克松用的是借喻,周总理领会了他的真实•意图,说:“那是中国人民正在努力要攀登上高•峰,可惜我们美国朋友在下山!”•周总理也使用了借喻,回答巧妙,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富含不尽之意,令人回味不已。•第三,超越关联准则。•甲:今晚咱们看电影去吧?•乙:我明天要考试。•“你爸爸妈妈不喜欢你。”•“喜欢的。”•“那为什么给你穿这样的破汗衫?”•“我有西装呢!”•余华《星星》•第四,违反方式准则•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第二节礼貌原则•利奇——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完善和补充。•一、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1、得体准则2、慷慨(宽容)准则•3、赞誉准则4、谦虚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1.得体准则•得体准则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减少对别人不利的信息,尽量符合共同的习惯和心理,不要让别人感到不舒服。例1: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溜肝尖来啦!顾客甲:——我看看,我看看。嗯,这是健康的猪肝。如果这猪得了肝炎或肝硬化,颜色就不这样了。2.慷慨准则•慷慨准则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减少利己的信息,尽量让对方从言语行为和话语信息中获得有益的信息。•甲:你儿子真聪明!•乙:别提了,淘气死了。3.赞誉准则•赞誉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避免贬低对方、而应当多赞誉对方。否则,就会导致交际失败。•例1:•甲:我的西装怎么样?•乙:难看死了!•丙:还行,不过颜色深了点儿。••有次某影视摄制组到一所大学与高校学生交流、座谈。剧组人员没有按时到会,千余名大学生等了一个多小时。会议即将结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责问:——你们是否觉得我们的时间不值钱?某演员回答道:我觉得这位同学有点像《有话好好说》里的张秋生,把小事夸大了。•又说:——我还觉得你像记者,记者就是这样,喜欢猜测,猜测别人心里想什么。显然,这位演员的话违背了赞誉准则。他的话刚说完,场内立刻大哗。现场有多位记者甚至围追不放,一定要讨个“说法”。•4.谦虚准则•谦虚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包括耐心听对方说话、对自己的评价要尽量保持谦虚和低调,不能夸大自己的优点、忽视或者掩盖自己的缺点。如果违背这一准则,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例1: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单位的主考官问:——请告诉我你的一次失败经历。应聘者回答:——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这样说显然既不合逻辑,而且也十分不谦虚。5.赞同准则•赞同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减少与对方的分歧,在非原则问题上尽量靠拢对方的观点,以增加一致性。例如:——你说得对,我们应该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看。国家不能动乱。国家不安定,最吃亏的还是老百姓。•譬如拒绝对方时,人们常说:“是的,你的要求并不过分,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只不过……”6.同情准则•同情准则指交际双方应减少与对方的情感对立,尽量增加双方的谅解。否则,如果感情对立,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甲:你外婆最近怎么样?乙:上个月突发心脏病,送到医院就……丙:死啦?甲:哦,太不幸了!•请分析下面各段话中,对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各条准则的超越和运用:•1、一个贵宾对负责接待的小刘说:“刘先生,这几个月你跑前跑后,真太辛苦了。”小刘回答:“一点都不辛苦,您从国外那么远来到中国,那才叫辛苦。只要您吃得好,住得舒服,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2、甲:“请问您尊姓大名?”•乙:“不敢,鄙人姓张、名云、字子强,外号‘小迷糊’。有空请到寒舍一叙。”•3、甲:您所提的条件,有一些我是同意的,只是对其中的某些条款我还要回去和同事们研究研究,再向上一级请示一下。“•乙:我很高兴您能表示同意,希望能早日达成协议。•4、甲:主任,您看我的请调报告能批准吗?•乙:咱俩可是老交情了,我很同情,走,我请你喝两杯去。第三节角色原则一、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一)角色理论的形成最早把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在米德看来,人的成长过程,即“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地学习扮演他人的过程。角色扮演的经历,使一个人逐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二)角色与角色
本文标题:第三章-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7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