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绪论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起源于三个希腊文字:ge代表地球,morphe代表形态,Logos代表学科。因此,地貌学是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地质年代表:按照地层形成的年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系统编年,称为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中具有不同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绝对地质年代),与之对应的是年代地层单位(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分别为宙、代、纪、世、期、时;与之相对应的相对地质年代(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宇是最大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宙的时期内形成的地层。地质年代表中,整个地质时代包括两个宙:隐生宙和显生宙,相对应的两个年代地层是隐生宇和显生宇。隐生宙划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陆壳地貌类型平原:地面起伏微弱的广大平地,海拔0-600米高原:地面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上的平原山地:四周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由山顶、山麓、山坡组成,海拔高程在500米以上,分为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丘陵:相对高程100米以下或绝对高程500米以下的孤立高地。盆地: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地形低平的地区,盆地与周围山地高差大雨500米。台地:具有坡度较陡的台坡(一般大于10度)和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小于7度)的隆起地貌。山的形态分类名称绝对高程(m)极高山5000高山3500-5000中山1000-3500低山500-1000地貌成因: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地形有不同成因。所谓成因是指造成地貌形态的过程。形态各异和规模不等的各种地貌的成因,有的与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地球内营力作用有关,有的是流水、波浪、冰川和风等地球外营力作用的产物。大陆和海洋的成因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有关;山地和平原的成因则和不同大地构造区的地壳运动有联系,世界上高大的山地大多位于新生代地壳强烈上升区,大平原多位于地壳下降区;各种沟谷和沙丘是由流水和风的作用塑造而成,它们的成因主要受气候条件控制,所以它们的分布又和一定的气候带有关。此外,地表形态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往往并不只是由一种内营力或外营力塑造而成,例如构造运动上升形成的山地,它们同时又受流水作用的雕塑,形成一些高岭深谷,在构造运动下沉地区,由于流水搬运的泥沙在这里堆积,形成广阔的平原和盆地。几个概念:1构造运动tectonicmovement: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地壳物质的运动,并产生了各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地壳活动。2内营力endogenicforce:由地球内部能量(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地震等,都是内营力作用导致的。3外营力exogenicforce:地球表面以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产生的作用力。外营力作用总趋势是削平山岭、填塞低地、夷平地表,使地表元素发生迁移、分散或富集。地貌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按地貌形成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可划分为:切割型地貌:在侵蚀作用占主导地区,切割新生代以前的岩层所形成的地貌叠置型地貌:在堆积作用占主导地区,地面发生大量堆积,沉积物一层叠加在一层之上而成的地貌切割-叠置型地貌:切割型地貌形成后,由于构造运动方向改变,或者由于气候冷暖或干湿的变化,由侵蚀作用转变为堆积作用,在被切割的部位发生堆积而成的地貌叠置-切割型地貌:由堆积作用转变为侵蚀作用,在叠置型地貌基础上发生侵蚀而成的地貌地貌学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第二章坡地地貌坡地地貌:坡地上的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有时又叫重力地貌。坡地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可分成两个阶段:1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2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崩塌按发生部位和崩塌方式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分为:1崩积物崩塌这类崩塌是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砂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蚀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2表层风化物崩塌这是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厚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松散,形成崩塌3基岩崩塌在基岩山坡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分为1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常形成散落型崩塌2滑动型崩塌这类崩塌沿一滑动面发生,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3流动型崩塌降雨时,斜坡上的松散岩屑、砂和粘土,受水浸泡后产生流动崩塌。几个概念1层面:分隔不同性质沉积层的界面。层面的出现反映上下岩层在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标志着沉积作用有短暂的停顿或间断。2层理stratification: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3节理:岩石因受地质应力发生破裂,沿破裂面(节理面)两侧块体之间没有明显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4断层:岩石因受地质应力而发生破裂,沿破裂面(断层面)两侧块体之间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5应力:物体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两方的相互作用力。6堰塞湖imprisonedlake: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冰啧物、火山熔岩流和流动的沙丘造成。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1地下水2地表水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4地震5人为因素醉汉树:滑坡体上的树木,因滑坡体滑动而歪斜,这种歪斜的树木称为醉汉树。马刀树:如果滑坡形成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歪斜的树干又会慢慢长成弯曲形,叫做马刀树滑坡的类型1根据滑坡的物质:黄土滑坡、粘土滑坡、碎屑滑坡和基岩滑坡2根据滑坡和岩层产状与构造等:顺层滑坡、构造面滑坡和不整合面滑坡等3根据滑坡体的厚度:浅层滑坡(数米)、中层滑坡(数米至20米)和深层滑坡(数十米以上)4根据滑坡的触发因素:人工切坡滑坡、冲刷滑坡、超载滑坡、饱水滑坡、潜水滑坡和地震滑坡等5按滑坡形成年代: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滑坡的发展阶段1蠕动变形阶段:斜坡上岩(土)体的平衡状况受到破坏后,产生塑性变形,有些部位因滑坡阻力小于滑坡动力而产生微小滑动。随着变形的发展,斜坡上开始出现拉张裂隙。裂隙形成后,地表水下渗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滑坡两侧相继出现剪切裂隙,滑动面逐渐形成2滑动阶段:滑动面已形成,滑动体向下滑动,滑坡前缘形成滑坡鼓丘,一些滑坡裂隙也相继出现,裂隙错距不断加大,在滑动面的下方出口处,常有浑浊的地下水流出3停息阶段:滑坡体滑动后,不断受阻,能量消耗,滑坡体趋于稳定。滑坡停息以后,滑坡体在自重作用下,一些曾滑动的松散土石块逐渐压实,地表裂隙逐渐闭合,滑坡壁因崩塌而变缓,甚至生长植物。滑动时一些东倒西歪的树木又恢复正常生长,形成许多弯曲的马刀树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称为土屑蠕动第三章河流地貌河流:地表线形凹槽内天然流水的通称。在中国有江、河、川、溪、涧、藏布、郭勒等不同的称呼。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河流作用是塑造地貌最普遍最活跃的外营力之一。从整个流域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河谷宽浅,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段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横向环流(helicalflowpattern):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波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漩涡流。沙波sandwave:河流河床底部泥沙以集合体方式向下游移动的形式,也叫沙浪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统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1冲蚀作用(cavitation,hydraulicking(水力冲蚀)2磨蚀作用(abrasionorcorrasion)3溶蚀作用(corrosion)河流侵蚀按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verticalerosion)和侧方侵蚀(lateralerosion)两种。1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也可以从源头开始,或从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2侧方侵蚀也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水流搬运的方式有三种:1推移:推移是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河床底面滚动或滑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受水流的迎面压力作用所致。2跃移:跃移是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3悬移:悬移是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同时进行、错综交织在一起的,但河流不同段落有差别,一般而言: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曲流河段内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bed):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河流侵蚀基准面(erosionbaselevel):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erosionbaselevel)地方侵蚀基准面(localbaselevel):就各个河段而言,一些坚硬岩坎、湖泊洼地或支流汇入主流的汇口处等等,它们都起着控制上游河段下切的作用,可称为地方侵蚀基准面(localbaselevel);终极侵蚀基准面:控制一条河流下切最深的一点高度,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扩展,即向(溯)源侵蚀,河床纵向坡度变大;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流搬运泥沙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河床纵向坡度变小河床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影响侵蚀和堆积作用,在河床中形成各种地貌,如河床中的浅滩与深槽、沙波,山地基岩河床中的壶穴和岩槛等1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有的分布在岸边,称边滩;有的分布在河心,称心滩。浅滩与浅滩之间较深的河段,称深槽2壶穴(potholes)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3岩槛: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底部河床平面形态有:1平直的(straight)2弯曲的(meandering)弯曲的河床称曲流(meaders)3分汊的(braided)分汊的河床称辫流(braidedriver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floodplain)河漫滩的形成阶段:1边滩阶段: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凸岸地段也因流速较缓而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边滩):。2雏形河漫滩Ⅰ: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主要沉积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到河流下游3雏形河漫滩Ⅱ:随着河谷进一步展宽和河漫滩位置抬高,滩上水流流速变小,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占15~80%)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泥石流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暴发,运动速度很快(每秒数米),历时短暂(数小时)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下游出山口堆积成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物质来源2暴雨和洪水——润滑作用3陡峻的沟谷——使泥石流快速形成并迅猛下泻泥石流的类型1根据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质地和含量:1)泥流2)泥石流3
本文标题:地貌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87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