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9分)嘉肴.(.)其旨.()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yáozhǐzhǎngyuèxiàojǔmùguānfèn2.重点词语解释。(16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弗学,不知其善.也()(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反..也()(6)教学相长..()(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8)选贤与能.()味美达到极点好处困惑自我反思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才干出众(9)讲信修.睦()(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1)男有分.()(12)女有归.()(13)货恶.其弃于地也()(14)是故谋.闭而不兴()(15)盗窃乱贼而不作.()(16)故外户..而不闭()培养供养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厌恶图谋之心兴起从外面把门带上3.通假字。(6分)(1)学学半“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前一个)学敩教导与举推举,选举矜鳏老而无妻4.一词多义。(12分)(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2)学学.学半()弗学.,不知其善也()(3)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4)独矜、寡、孤、独.、废疾者()不独.子其子()代词,指代“食”的对象副词,表推测,大概同“敩”,教导学习闭塞闩上老而无子只是(5)亲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6)为天下为.公()不必为.己()动词,以……为亲名词,父母是为了5.古今异义。(16分)(1)不知其旨.也旨古义:今义:(2)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今义:(3)然后能自强.也强古义:今义:(4)大道..之行大道古义:今义:味美目的,意旨困惑困难勉励与“弱”相对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路(5)女有归.归古义:今义:(6)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古义:今义:(7)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古义:今义:(8)讲信修.睦修古义:今义:女子出嫁回归,回来兴起兴盛兴起从事某种活动培养修理、兴建等6.词类活用。(2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2)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7.重点句子翻译。(10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2)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让老年人能够善终,青壮年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捡起来)却并非自己想私藏。8.作家作品。(3分)《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相传此书的编定者是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集中体现了先秦______学派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西汉戴圣儒家一、课内阅读1.《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如何理解《大道之行也》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含义?(3分)每个人都应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养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3.《大道之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本文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4.学完《虽有嘉肴》,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4分)文中用类比的手法阐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要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提高。二、比较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B解析】A.副词,表推测/代词;B.学习;C.反思/同“返”;D.表转折/表并列。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7.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礼仪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解析】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D8.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直到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乙参考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学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这支曲子确实叫作《文王操》啊!”三、课外阅读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选自《论语·子路》)D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山不加增卫君待子而.为政B.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温故.而知新C.其一犬坐于.前君子于.其言D.子之.迂也汝心之.固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3分)名正言顺。示例:选举结果公布了,苏同学所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地成为学生会主席。【参考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鲁莽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一般采取保留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0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