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检测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22道选择题,共28分;第Ⅱ卷第4页,9道非选择题,共52分。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Na23,Mg24,Al27,K39,Ca40,Fe56,Cu64,Zn65,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瓷盘摔碎B.苹果腐烂C.食品发霉D.菜刀生锈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蒸馏水B.氮气C.空气D.干冰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碳酸钙粉末B.酒精C.泥沙D.植物油4.硅酸钠3NaSiO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1B.2C.4D.3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的质量B.稀释浓硫酸C.点燃酒精灯D.测定溶液的pH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铁、不锈钢都属于合金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D.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7.2014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没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A.吸附杂质B.过滤C.杀菌消毒D.蒸馏8.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A.西瓜汁显酸性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C.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C.肥皂水可以使石蕊试剂变红9.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清洗D.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1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工厂锅炉用煤加工为粉末状,可使煤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的更旺1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C.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铁反应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D.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各部分性质相同14.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一致的是()①2FeCl—氯化亚铁②22Ca—2个钙离子③2O—2个氧原子④1Na—钠离子⑤22HO—2个水分子⑥2H—2个氢元素⑦⑦20N—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⑦D.②⑤⑥⑦1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数目D.元素的质量16.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铍Be和镁属于同一个族B.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C.Na和2Mg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3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7.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海绵可重复使用B.碳海绵可燃烧C.常温下碳海绵化学性质活泼D.碳海绵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18.下列有关对乳酸263CHO的说法,错误的是()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B.从类别上分析:乳酸属于化合物C.90克乳酸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9.利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鉴别开来的是()A.液体:稀硫酸、稀酸盐(硝酸钡溶液)B.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水)D.固体:硫酸钡、氯化银(稀盐酸)2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中,错误的是()A.符合分解饭中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B.含氧的化合物与盐属于交叉关系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21.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认识中,完全正确的是()A.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①金:由原子构成②水:由分子构成B.化学上有许多的等量关系①ag镁和b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g+氧化镁②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体积等于200mLC.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①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②冬天使用燃煤炉子取暖:室内封闭保温D.为更好的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①将纯金属制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②向煤炭中加入熟石灰制成型煤,减少空气污染2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氯化钠晶体B.向稀盐酸和氯化镁舶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题,第23题4分,第24题8分,第25题5分,第26题4分,共21分)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下列四种物质:①氢氧化钙、②碳酸钠、③盐酸、④生石灰。请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____;(2)可用于人造纤维和玻璃生产的物质是__________;(3)可用做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4)少量存在于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24.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高效地学习。如:【归纳方法】如图是我们复习时归纳出氢氧化钠的四条化学性质(连线表示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氢氧化钠的性质①,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液体呈现__________色。(2)为了验证氢氧化钠的性质②,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__________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__________色为止。这一实验说明:碱与酸作用生成了盐和水,这一反应叫做__________反应。(3)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是盐酸,可用成本较低的熟石灰进行处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任举一例写出氢氧化钠性质④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学科思想方法】。“具体→抽象”的思想。通过对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正是由于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导致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碱的通性。碱的通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碱与酸反应外的请再任写一条)25.“微观一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图1描述了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2)图2描述了盐酸与3AgNO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甲、乙、丙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3)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26.构建知识网络是一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碳酸钠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能相互反应的物质之间用短线“——”表示,通过一步反映能直接转化的两种物质之间用箭号“→”表示(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A、B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填写下列横线:(1)该同学归纳出,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A物质有多种,请选取其中一种,写出其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你选取的物质所属类别外,A物质还可能属于__________(填写物质类别)。(2)该同学将B物质的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冒出,则B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3)该同学归纳出C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道小题,第27题8分,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22分)27.请结合下图回等问题:(1)写出图中括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取气体时,按要求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3)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3222NHClCaOHCaCl2NH2HO△,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实验室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宄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A组进行的实验是: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__________色固体。实验装置中瓶底预先装入少量的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组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的实验,通过全面观察三只试管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得出铁的锈蚀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B组实验中试管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组的实验中一氧化碳有毒,为了收集多余的一氧化
本文标题:初三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1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