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老王教案新人教版
111老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细读本文,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老王(包括“我”)的善良。这个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语句,等等。2.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或者说作者究竟做了什么事,特别值得老王临终前送“大礼”呢?这需要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细节中推究,由此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3.反观“我”对老王的态度从“同情”到“愧怍”的变化,由此理解“我”和老王交往的实质,反思那种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这个角度的教学对文本的理解层次较深,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习重点掌握文章记叙的顺序和线索。学习难点掌握“老王”的性格特点。学法指导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在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如贫富、善恶、强弱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性,它们往往并不因为社会身份或社会地位而改变。富有者不一定高尚,贫困者不一定无知。在《老王》这篇课文中,杨绛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然而却是平凡的普通人物形象。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等。2环节二自主学习2.写作背景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于1984年。主要写了作者从前同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革”时期,那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但是这一切对老王都没有产生丝毫影响,他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作者夫妇。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老王的印象的。二、字词积累1.字音蹬.(dēnɡ)绷.(bēnɡ)捎.(shāo)惶.恐(huánɡ)凑.合(còu)肿胀.(zhànɡ)荒僻.(pì)塌.败(tā)取缔.(dì)镶嵌.(qiàn)骷髅.(lóu)翳.(yì)滞.笨(zhì)愧怍.(zuò)伛.(yǔ)2.词义失群:动物或人找不到原来的群体。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惶恐:惊慌害怕。荒僻:荒凉偏僻。塌败:塌陷破败。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伛:弯(腰)曲(背)。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滞笨:呆滞笨拙。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愧怍:惭愧。三、整体感知1.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个片断的意思。四个片断:①回忆老王送冰的往事,表现老王的老实厚道;②回忆老王送钱先生看病,展现老王的善良仁义;③回忆老王在“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凸现老王的孤老贫穷;(以上三个片断略写)④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2.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1)职业:人力车夫——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2)亲人:孤苦伶仃——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3)生理:有缺陷——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4)住所:破落塌败——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2)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3)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我们”看病钱不够。3环节二自主学习(4)受了人家的好,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4.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厚道、纯朴、有良心的人。5.面对老王的不幸,“我们家”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5)“我”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6.面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应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同情心、善心、爱心。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虽然在“文革”中一度经济拮据,但整体收入远在老王之上,作者同情老王的不幸,敬重老王的人品,所以愿意尽力照顾老王的生意,不让老王吃亏(不要他减半收车费,不让他白送钱先生看病,不白拿老王的鸡蛋和香油)。“钱”在作者这一方,是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特质手段。2.如何理解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有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3.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现代人缺失的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二、语言赏析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4环节三合作探究便宜的念头。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揣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3.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4.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5.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6.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样说?)“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三、探究写法1.典型小事中的典型形象。文章选取老王艰辛的职业、不幸的眼疾、贫寒的家境,帮“我”送冰、送病人、送鸡蛋、送香油等日常小事,刻画出老王质朴、善良、忠实的可贵品质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2.至情寓于质朴的叙述之中。文章把老王不幸的遭遇、艰难的人生、金子般宝贵的品质和人间最珍贵的深情,寓于质朴无华的叙述中。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教学板书职业介绍基本情况生理缺陷苦居住条件送冰费用减半老王拉病人免费帮助呼吁关怀“我”与老王的交往拉人送货难以维系善不幸者送油送蛋知恩图报老王去世,“我”感到愧怍环节五请根据你对老王临终送香油和鸡蛋的理解,揣摩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5拓展延伸心理,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一段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回家沉思的内心独白。教学反思这堂课我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以语言品味为主,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采用启发点拨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作者的内心,来完成对本文的掌握与深层理解。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本文重点,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一课时的时间安排得有些紧,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足,有些问题挖掘不深。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老王教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4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