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63物质的溶解性学生版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沪教版
1/6第6单元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B.一种溶剂只能溶解一种溶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2.关于生活中的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厨房清洁剂除水垢B.喝完汽水打嗝是因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C.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人被蚊虫叮咬后常抹牙膏、肥皂水3.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B.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变小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4.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80℃的饱和溶液B.20℃的饱和溶液C.80℃的不饱和溶液D.20℃的不饱和溶液5.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B.很浓的溶液C.不是稀溶液,也不是浓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6.新制的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A.氧分子B.氧原子C.氧元素D.病菌7.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加蔗糖B.加水C.升温D.增大压强8.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2/6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9.60℃时,化合物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分别取等质量60℃时的甲、乙饱和液,降温至20℃后,析出甲和乙的质量分别为ag和bg(甲、乙均无结晶水)。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60℃时等质量的甲饱和溶液与乙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小B.a一定大于bC.20℃时,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小,则a一定大于bD.20℃时,若甲的溶解度仍比乙的大,则a一定小于b10.下列有关溶液的知识中,不正确的是()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12.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6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14.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6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二、填空题(共1题;共3分)1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甲”或“乙”)(3)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固态),应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填序号)A.升高温度到70℃B.降低温度C.加入一定量的水.三、解答题(共1题;共8分)16.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镜湖是临河区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五•一”期间小明一家去镜湖旅游。①小明带去“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是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小明从镜湖中取回一瓶水,为检验这瓶水的硬度,可向水中加入________。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③回家后,小明用洗洁精清洗餐县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作用。(2)如图一所示: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5/6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合理即可)。②t3℃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③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3)如图二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固体物质。四、综合题(共1题;共5分)17.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甲20.931.645.863.985.5110乙31.034.037.040.042.645.56/6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__(填写化学式)。(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___KCl(填写“>”“=”或“<”)。(4)如图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①冰块②生石灰固体③硝酸铵固体④干冰⑤浓硫酸⑥氢氧化钠固体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5)60℃时,将45gKCl固体溶解于10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
本文标题:63物质的溶解性学生版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沪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6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