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方形周长(一)》教材分析做与说本课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教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活动经验与认知储备,通过尝试、交流和优化,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第1题,教学时,可先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材提供了一些线索,如制作画框所用木料的长度,将树围起来的绳子的长度,包装礼物的彩带的长度等。那么怎样才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呢?教材分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第2题,重在强化周长的意义与长方形的边长特点。第(1)题,在格点图中画长方形,(数)算周长。学生可能会把四条边分别数出来,再相加;也可能会数出一条长、一条宽,分别乘2再相加;还可能会数出一条长、一条宽后相加再乘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校评,优化方法。第(2)题,指定周长,在格点图中画长方形。有的学生会先试着画一个,再通过计算周长来调整。要引导学生先思考:知道周长是12厘米,就是对长和宽提出了什么要求?周长即长与宽之和的2倍。因此,长+宽=6。第二部分,第3题,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直接给出几个长方形,请学生计算周长。先请学生思考:要求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如果要我们自己来测量,打算测量几条边?为什么?再计算周长,并交流结果。要点有二,其一,进一步归纳、明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便中下程度的学生有“法”可依,其二,根据正方形4条边长都相等的特征,进一步优化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边长×4。练与用练习题有3道,与本课开始相呼应,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第1题,篮球场的周长为:(28+15)×2=86(米)。第2题,隔离带一周的长度为:80×4=320(厘米)。第3题,围栏的周长为:(6+4)×2=20(米)。练一练五本课巩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教学内容。第1题,求正方形的周长。视班级情况,学生可以仅按教材要求独立计算各正方形周长,也可以在计算之后,找一找规律。边长每增加1厘米,周长就增加1×4=4(厘米)。猜一猜:如果甲正方形的边长比乙正方形的边长长10厘米,则它们的周长相差多少厘米?反过来,如果知道甲正方形的周长比乙正方形的周长长100厘米,则它们的边长相差多少厘米?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第2题,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608÷4=152(米)。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这块正方形场地大约有多大。第3题,先算出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8+2)×2=20(厘米),再用“周长÷4”求出要画正方形的边长为:20÷4=5(厘米)。第4题,知道周长与长,求宽。如果想到周长中包含两条长与两条宽,则可这样计算:(30-9×2)÷2=6(米)。如果想到周长是长与宽之和的2倍,则可这样计算:30÷2-9=6(米)。两种方法无明显优劣,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理解其中的关系,是否能真正建立周长的概念,既能正向地已知长、宽求周长,又能逆向地已知周长与长(宽)求宽(长)。这类题与相遇问题已知路程、相遇时间与一个速度,求另一个速度的数量关系是一致的。第5题,草坪周长为:(34+20)×2=108(米)。第6题,宽增加4米,原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周长为20×4=80(米)。本题不仅可以巩固计算,也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引导学生在遇到复杂情形时,能自觉地画图来帮助思考,就本题而言,还要鼓励学生先在头脑中想象变化后的图形表象,再细化分析、计算。第7题,本题为选做题。先明确题意:层数指什么?图形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的长度?第(1)题,列表研究:1层的周长是多少?2层呢?怎么想?3层、4层呢?对于拼成后的图形周长,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各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教师不宜立刻给出评判,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自主评议:你是怎样算的?他是怎么算的?有道理吗?有问题吗?好,好在哪里?错,错在什么地方?教师要珍视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与相互沟通,让其自主建构与提炼关系,真正锻炼其思维能力。第(2)题,重点介绍平移边线计算周长的方法。可融入到刚才学生讨论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去,对于中下学生,教师有必要通过课件的演示,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原图形的周长与平移处理后的正方形周长完全相等。在具体算法的支持下,容易概括出图形的周长=1×层数×4=层数×4。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 二 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 11《长方形周长(一)》教材分析 浙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8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