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D解析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实现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错误。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C.在b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图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受体)特异性识别的神经递质,A正确;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B错误;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①突触小泡中内容物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D错误。3.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答案B解析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即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刺激突触小泡释放该种递质时,此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膜电位状况为外负内正;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Cl-内流,导致外正内负的膜两侧电位差增强。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为单向传递。4.麻醉药物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产生止痛效果。现有3种化学物质:甲能抑制细胞膜外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细胞内;乙能加速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丙能抑制细胞分泌或释放递质。在不考虑副作用的情况下,适合用作麻醉药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答案B解析神经冲动的传导是神经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甲能抑制细胞膜外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细胞内,能阻止兴奋的传导;乙能加速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能促进兴奋的传导;丙能抑制细胞分泌或释放递质,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故适合用作麻醉药的是甲、丙。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若c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可能偏转两次答案A解析在左侧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a点传到b点,再传到d点,说明a点产生的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A错误;兴奋由c点传到e点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若c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正确;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①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D正确。知识点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A解析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错误;饮酒过量后语无伦次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酒精影响,C错误;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D错误。7.如果某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则可能是图中的哪个区受损()A.W区B.V区C.S区D.H区答案C解析能写字则W区正常,能看懂文字则V区正常,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则H区正常,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则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力提升]8.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故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9.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不收缩A.①③B.②④C.③②D.③①答案D解析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传递的。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即该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递没有阻断作用。要达到实验目的,可将药物放在C处或A处,并刺激B处,如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而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则说明药物在A处不起作用而在C处起作用,即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其中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是对照组;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是实验组。10.如图是正在传递神经冲动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构成①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物质X是________。(2)物质X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上图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A.不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B.避免被酶降解C.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D.减少能量的消耗(3)东汉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它是人类记载的最早的麻醉剂,可通过抑制突触神经冲动的传递而发挥作用,从而减少手术病人的痛苦。根据上述资料及突触的相关知识,分析麻醉剂减少手术病人的痛苦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钠离子通道是由内在膜蛋白形成的离子通道,可以让钠离子通过细胞膜,一些药物(P或Q)能够通过模拟或阻断物质X的作用而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如图2。老年痴呆病因可能与物质X的不足有关,据图可知,________类药物可用于该病的治疗。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神经递质(2)C(3)麻醉剂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或麻醉剂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或麻醉剂快速分解神经递质,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抑制突触神经冲动的传递,最终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不产生疼痛。(合理即可)(4)P解析据图2分析,P类药物和Q类药物对后神经元作用的主要区别是P类药物可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进而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Q类药物则抑制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发生兴奋,因此P类药物可用于老年痴呆病的治疗。11.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结构X为________。图2中③为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需要④上的________协助。(3)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图2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答案(1)突触突触小泡高尔基体(2)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抑制载体蛋白(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血浆和淋巴解析(1)图2中③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2)B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④处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甘氨酸为抑制性递质,对突触后膜起抑制作用。(3)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能够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重吸收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4)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⑤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故图示未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有血浆和淋巴。12.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___(填“是”或“否”)。(2)甲图中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________次。(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不能确定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填“是”或“否”)。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点________(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答案(1)突触前膜、突解间隙、突触后膜是(2)1(3)①否②a有③ce解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分泌)神经递质,该过程需要消耗ATP。(2)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刺激甲图中的e点后,其他4个点中,只有d、c点兴奋,即电流表只能偏转一次。(3)由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若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当药物投放在b处时,则刺激a点,肌肉没有反应,刺激c点,肌肉会发生反应;若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当药物投放在d处时,刺激c点,肌肉没有反应,刺激e点,肌肉有反应。
本文标题:2020生物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测试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9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