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错在“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这个地方。其实,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虽然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这是诗人对现实的顿悟和达观,是诗人向自己的过去告别、与黑暗的现实决裂的表白,它们与诗歌末尾的两句一起表达了诗人不向现实妥协、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豪迈情怀。这显然没有“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更不会给人消沉之感。故选D。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B.对庄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溪(shàn)C.渌.水荡樣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吴楚东南坼.(chè)越人语天姥.(lǎ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D项,“越人语天姥”中的“姥”应读“mǔ”。故选D。3.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答案】D【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考生须回顾常见修辞种类以及这些修辞的特点,再浏览选项,进行选择。此题四个选项中涉及的修辞有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夸张就是对事物的数量、大小,对时间、空间,对事物的状态,进行特别地扩大、缩小、超前的修辞手法。A项,“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山之高。意思: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B项,“千岩万转”夸张地写出了天姥山的山路曲折。意思: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C项,“一夜飞度”夸张地写出心情的急迫。意思: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D项,没有使用夸张,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意思: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故选D。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B.栗深林兮惊层巅C.云青青兮欲雨D.对此欲倒东南倾【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D项,倾,偏斜。无词类活用现象。A项,鼓,名词做动词,弹奏。B项,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C项,雨,名词做动词,下雨。故选D。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为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D.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最后精读相关诗句,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重要字词的含义。B项,“因”解释错误,“我欲因之梦吴越”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句中的“因”,意思是“依据、根据”。故选B。二、情景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梦油天姥吟留别》里写出姥山天黑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的《梦油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梦油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题难写的字词有(1)殷(2)栗、巅(3)悸(4)恍惊(5)事、摧眉等。三、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古风(其二十四)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①暗阡陌。中贵②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③,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④,谁知尧与跖!(注)①亭午:正午。②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③干虹蜺:冲犯天上的彩虹和云霞。干,冲犯。④洗耳翁:传说,尧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⑤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D.“鼻息干虹蜺”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8.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7.【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五、六两句的描写对象是斗鸡者,不是写宦官的。写作者路遇斗鸡者,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斗鸡者出行场面的豪华。故选C。8.【答案】①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②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③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本诗前八句描写的两种人:一是多黄金的中贵人(宦官),一是不可一世的斗鸡者。显然这两种人是诗人批判的对象。“世无洗耳翁”中运用了许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像许由一样不慕名利、不苟流俗的情怀。“谁知尧与跖”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宦官和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的人比作盗跖进行批判。前八句写到宦官和斗鸡者的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下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看来,诗人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B.首联下句中的“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人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C.颔联写诗人在林间小路上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没有听到道院打钟的声音。D.尾联通过问讯的方式,从正面写出了“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两三的动作写出了“不遇”道士的惆怅。10.颈联中的“分”“挂”的使用,妙在何处?9.【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从正面写出”错,“无人知所去”,即问过别人,无人知道道士去处,这是从侧面写“不遇”的事实。故选D。10.【答案】①“分”字,化静为动,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气,也写出了云雾的浓密飘动感。②“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下落的情状。③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一般要指出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包括对所用表达技巧的分析。颈联写的是诗人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清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细腻:“野竹分青霭”用了一个“分”字,用来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既写出了野竹的高大,可刺破空中的云气,也表现了云霭的浓重;原本是静景,一个“分”字,化静为动。“飞泉挂碧峰”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挂”字写山泉像是挂在山峰上,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状。山泉下泻本是动景,一个“挂”宇,化动为静。从作用上看,这两个动词的巧妙运用,突出了戴天山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永远的李白刘雪枫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1300岁。1300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1300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100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的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
本文标题: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习题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2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