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七单元复习课件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复习一遍过统编版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件第七单元《我与地坛》《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单元考点索引图一三二回顾复习目录《赤壁赋》《登泰山记》单元考点索引图第三单元1.《赤壁赋》文言知识的积累2.散文文体知识3.如何做到情景交融?4、写景散文经典阅读《赤壁赋》文言知识的积累考点一《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巩固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而又何羡乎(2)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语气词,表疑问,吗。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5)形容词词尾。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5.其(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1)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散文文体知识考点二考点:1.形象2.语言3.手法4.情感5.意图做题思路:1.析标题,猜文意;2.找文眼,明主题;3.理段意,辨线索;4.品语言,探艺趣。理解词语设问1.理解文中(某段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段中××的含义。3.文中画线部分中的“×××”指什么?4.文中以“×××”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审题1.题干中有具体引号引出或画线标出的具体词语;2.题干中有“含义(意)”或理解的词语。模式1.“三看”巧解文中词语一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组成。二看上下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三看动态语境: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临时新义,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2.“四联”透析句子词语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在句中解词,词不离句。二联:联系散文标题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情感倾向揣测词语含义。三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写作意图等。四联:联系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答题模板:词语本义+语境意义+手法效果。理解句子设问1.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结合全文,请简要阐释画线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审题1.题干中有“语句”“含意”“内涵”等字样;2.题干中有“理解”“赏析”等字样。模式答题模板含蓄句:表层含义(具体意思)+深层含义(抽象意思、情感、主旨)。修辞句:明确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还原语句本义(还原为平实的语句)。主旨句: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观点情感。结构句:内容层面(具体内容)+结构层面(结构作用)。语言特色设问1.×××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审题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等字样。模式1.修辞手法分类:藻丽(华美、绚丽)和平实(平易、质朴)2.语言表述分类:含蓄和明快3.语言庄谐分类:庄重和幽默(诙谐或风趣)4.语言繁简分类:繁丰和简洁5.格调气象分类:豪放(刚健、雄健)和婉约(柔婉)答题模板语言特色+具体语句分析+表达效果行文思路设问1.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直接式提问)2.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间接式提问)审题题干中有“行文”“画面”“思路”“梳理”“概括”等字样。模式1.划分层次法具体做法:先根据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这一方法最适合解答直接式问法的行文思路题。弄清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行文思路自明。2.找线索法散文常见线索类型:(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为线索;(6)以空间变化为线索;(7)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行文思路模式3.分析材料关系法答题模板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整体结构上×××。线索作用设问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2.文章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审题题干中有“线索”“谋篇布局”“作用”等字样。模式(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3)使行文富于变化。2.内容方面的作用(1)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2)揭示主题;(3)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句段作用设问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句)?4.某段(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审题题干中有“段(句)”“为什么”“意图”“作用”等字样。模式1.内容主题。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流露等作用。2.结构思路。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作好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3.表达技巧。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4.读者情感或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特别提示: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的作用题,其答法分五点: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材料关系具体特点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递进关系相并关系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对照关系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艺术技巧设问1.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3.文章对×××大多用X人称,而在后文却用了X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审题模式1.题干中有“方法”“技巧”“描写”“技法”等字样;2.题干中如果是赏析语句,就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考虑;如果是“描写”“描绘”等字样,就从描写技巧考虑;如果有“人称”“叙述”等字样,就要考虑记叙。1.指出手法,或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定位。2.分析内容。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这种技巧在文中怎样运用。3.概括效果。结合具体文本,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或效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考点三:单元课文典例回顾《故都的秋》《赤壁赋》《故都的秋》情景交融典句举例: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感悟:冷色调的景物,尽着作者秋之凄清之悲。通过对景物进行颜色的渲染描述,使感情尽透其间。2.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感悟:以动衬静,以闹写静。情由声传。《赤壁赋》情景交融典句举例: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感悟: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景物更显形象,形象中间尽透深情。2.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本文标题:第七单元复习课件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复习一遍过统编版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3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