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29课荷塘月色20192020学年高一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语文部编版高一必修一荷塘月色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单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感受情感美。2.领略画面美。3.赏析语言美。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1924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致力于散文创作。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走近作者。代表性作品有《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匆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等,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真挚朴实。有《朱自清文集》.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他胃病复发8月12日于北平病逝。毛泽东称赞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听课文朗诵,为下列红色的字注音:煤屑幽僻蓊郁踱着弥望袅娜霎时颤动脉脉酣眠参差乍看媛女纤腰沾裳敛裾niǎonuówěnɡpìduóshàxièchànmíhānchánɡjūcēncīmòzhàyuánxiān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乘凉()妙处()点缀()梵婀玲()惦着()羞涩()踱步()薄雾()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乘凉()妙处()点缀()梵婀玲()惦着()羞涩()踱步()薄雾()chéngchùzhuìfàndiànsèduóbáo◆写景柔和优美◆抒情委婉真挚◆语言清新自然思考1A.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B.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月下散步a.作者的行踪.b.作者思想感情.思考2:•作者的行踪如何?家里----路上-----荷塘-----门前(家)思考3:A.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心里颇不宁静B.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蒋介石公然背叛了革命,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朱自清先生处于彷徨与苦闷之中。文中所说的“颇不安宁”,就是他既想“超然”又欲“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是他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处境的苦闷。他想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思考4: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寻找宁静思考5:•那么,作者找到宁静了么?超然物外总是短暂的,总要回到现实中。找出文章中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变化过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4、5、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相互辉映的美景,未直接表达心情,但通过作者对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美景中而忘却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4、5、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相互辉映的美景,未直接表达心情,但通过作者对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美景中而忘却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4、5、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相互辉映的美景,未直接表达心情,但通过作者对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美景中而忘却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作者的行踪: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惦念江南心里颇不宁静独出家门小径漫步荷塘四周从空间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心境回到现实。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在哪里?整体把握:文章“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谓“文眼”,就是能反映文章主旨或主要情感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句第一段:点明心境,交代独游荷塘的缘由。可以将本文的情感基调理解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明线:游踪(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时代的苦闷本节课目标:1.领略本文画面美。2.赏析本文语言美。第二课时•欣赏课文第2段•思考:第2段写了什么景?有何特点?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树(蓊翁郁郁)月光(淡淡的)--环境的寂寥,烘托抑郁心境--浓重的夜晚气氛--与作者的感情相合,心中淡淡的哀愁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烘托心境欣赏课文第3段第3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心境?•写月下漫步时的感受。•作者感到在这素淡朦胧的环境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人,这就表达了作者什么心境?•A.独处心境.B.独处之喜悦.•D.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E.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F.进一步点明夜间出游的原因.•G.“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和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欣赏课文第4-6段•思考:•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什么?•4-6段文字的写作侧重点有何不同?•对象是荷塘月色。•第四段侧重荷塘,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侧重月色,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写荷塘四周。欣赏课文第4段•思考:•(1).本段具体写了什么?各突出了什么?•(2).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在哪里?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弥望,田田,层层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渺茫的歌声闪电,凝碧的波痕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静到动思考:哪些景?景有何特点?修辞?流水:脉脉荷叶层层田田舞女的裙荷花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荷香渺茫的歌声荷波闪电凝碧流水脉脉品一品:比喻.拟人.通感.叠词: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用叠词,突出荷叶多、密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舒展的风姿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比喻,晶莹剔透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比喻,忽明忽暗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比喻,露珠点点、冰清玉洁的美质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比喻,突出快速以静写动拟人,默而有深情本体喻体原句相似点荷叶白花(荷花)清香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渺茫的歌声……………………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很相似月光下,白色荷花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的星星相似.荷花的纯净洁白和刚出浴的美人相似.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思考:以下句子有何特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这句是两种感觉的相通,即使用了“通感”(移觉)的修辞方法。相通清香歌声(嗅觉)(听觉)(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一段写到了月色吗?•这一段作者的心情如何呢?•1.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所写景物皆是在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2.淡淡的喜悦.•画面美:•月色下的荷塘,朦胧、静谧的美。•写景技巧:•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喻、拟人、通感、叠词的巧妙使用。小结欣赏课文第5段•思考:•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2.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找出用得生动传神的词语.荷塘上的月色思考: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叶、花、树——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思考: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泻、浮、洗、笼、画塘中月色月光如水黑影斑驳侧面烘托薄雾似纱花叶若梦杨柳如画光影似曲泻浮洗、笼画正面写月炼字品味美月光青雾叶花浮洗写出了雾的轻飘柔美,有状态美。写出了月色下叶花的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写出了月色下叶花的飘浮虚幻。杨柳笼泻人为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画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为动,有动感美。•“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比喻“酣眠”指满月,“小睡”指淡云遮月。•——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欣赏课文第6段•思考:•1.本段写了什么?跟哪一段相照应?•2.重点写什么?•3.写作思路如何?•4.本段的情感转折点在哪里?•1.本段写荷塘四周环境,跟第二段相照应。•2.重点写树.以树写月,侧面写月色。•3.写作思路:总写树多----树色----树姿----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4.情感转折点是:“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表明仍摆脱不了绵绵的愁绪。树色、树姿树梢、远山树缝、灯光蝉鸣、蛙声近远近静动荷塘四周的月色思考: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课文第7、8段•用你的话说说《采莲赋》《采莲赋》•英俊男儿漂亮少女,心心相印驾船采莲来。鹢鸟画船缓缓掉头,双方传递着酒杯。船桨轻摇水草牵绊,船儿微移浮萍已分开。姑娘身材苗条白巾束腰,恋恋不舍把头回。正值春末夏初,叶儿正嫩花儿初开。撩水逗乐笑微微,又怕水珠溅湿衣衫,担心船儿倾斜,急忙提起罗裙。欣赏课文第7、8段•思考:•1.这两段写什么内容?•对江南采莲的联想和对家乡的思念.•2.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想到江南采莲风俗乃是由眼前之景触景生情,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以采莲的热闹反衬现实生活的孤寂,回到过去,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最终没有解脱出来.“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可看作是作者又回到现实。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4.文章首尾呼应,全文在孤寂的氛围中结束.《采莲赋》《西洲曲》俊男靓女脉脉传情小船艳歌热闹风流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眷念不能情如水清月光下荷塘幽雅宁静热、动冷、静衬而托之强烈对比内心矛盾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素淡宁静朦胧和谐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曲折幽僻的路荷塘的四面领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品味文章的语言1、比喻和拟人2、通感的运用3、动词和叠词的使用独出家门观荷赏月返回家门小径漫步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惦念江南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如水薄雾似纱花叶若梦黑影斑驳杨柳如画光影似曲正面写月侧面烘托颇不宁静赏景排忧无法超脱远山路灯树蝉声和蛙声文章结构总结本文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文中素淡朦胧的景色极好地体现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淡淡的哀愁。先生长伴荷塘月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光月影光与影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星星明珠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闪电凝碧脉脉泻浮洗笼画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素淡宁静)(朦胧柔和)4、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课堂练习A1、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弥望(mí充满)倩影(qiàn美丽)风姿(zī姿态)B、温馨(xīng芳香)宛然(wān仿佛)惊诧(chà惊奇)C、蓊郁(wĕng茂盛)噩梦(è可怕的)恩泽(zè恩惠)D、袅娜(niăonuó柔美的样子)风致(zhì美的姿态)倏地(shù极快的)解析:B温馨xīn;宛然wǎn;C恩泽zé;D倏shūC解析:A.薄,不浓;B.脉mò;恙,病;D.蓊wěng2.下列蓝色的字注音或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xiè)路倏(极快地)地薄(迫近)阴摇曳(摆动)B.脉(mài)脉无恙(差错)倩(qiàn)影弥(充满)望C.参(cēn)差掬(两手捧取)水
本文标题:第29课荷塘月色20192020学年高一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3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