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学年高中地理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考导航]考点展示知识网络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单项选择题1.(2016年6月·广东学考)山区的公路多沿谷地地带修建,主要是因为谷地()A.地形较平缓B.土质较疏松C.水源较充足D.植被条件好解析:公路主要修建在地形平坦的地方,河谷地带一般地形平坦,易于修建公路。答案:A2.(2016年6月·广东学考)我国南方丘陵农村地区,居民以散居为主。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的影响B.地形地貌的影响C.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作用解析:南方丘陵地带因地形起伏较大,居民分居在地形较平坦的地区。答案:B3.(2017年6月·广东学考)贵(阳)广(州)高铁桥隧比(桥梁和隧道长度占线路全长的比例)高达70%以上,导致该高铁线路桥隧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植被C.土壤D.气候解析:贵广高铁经过两广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多样,地势起伏大,导致其桥隧比高,选择A项。答案:A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特点聚落形态特点平原、盆地团块状山区的河谷地带条带状绿洲、丘陵和山地的缓坡等零散分布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各地的气候、水文和地貌等自然要素,使各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很大差异。线路建设的大致走向,一般是由产品产销分布及其相应的运输联系所决定的,自然条件对公路走向影响最为明显,在山地丘陵地区,公路线路常采用“之”字形和“8”字形的复杂线路形状。2.受地形影响,山区交通线路的密度比平原地区的密度小,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交通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都大于(填“大于”或“小于”)相应的平原地区。在山岳地区,为了降低成本和难度,交通运输线路主要以公路为主,其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如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2)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吊脚楼。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第(2)题,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吊脚楼顺地势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答案:(1)D(2)B交通线路走向的一般原则(1)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2)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多地经过村镇、小城市。(3)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贫困县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为实现当地脱贫致富,国家拟建一条连接甲村和乙村的高速公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选择该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原因为()A.减缓道路坡度B.提升行车速度C.联系更多村落D.开发煤炭资源解析:第1题,山区修公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高速公路速度快,应减少弯道、降低坡度;读图可知,方案①、④绕得太远;方案②线路与等高线垂直穿过,坡度陡;方案③弯道少,且坡度较缓,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第2题,高速公路的车速快,弯道行车危险;之所以选择③设计方案,最主要原因为提升行车速度;减缓道路坡度是提高车速的措施,不是最主要原因;联系沿线的大城市,不是村落;不经过煤矿,开发煤炭资源不是主要原因。答案:1.C2.B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回答3~4题。3.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4.四聚落中()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解析:第3题,图中丙聚落,位于河谷地区,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甲、乙、丁三聚落所处河谷较为平坦,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第4题,丁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最高,水量小,洪涝灾害少;但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发展缓慢。答案:3.C4.B下图为中国中纬度地区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甲地()A.以侵蚀作用为主B.可发展为大城市C.农作物一年三熟D.易遭受洪涝灾害6.该流域内()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B.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C.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左岸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该处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势平坦,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该地受地形的制约,不会发展为大城市;该地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的需要。第6题,乙地位于山区,甲乙之间的河流落差大,不利于水运的发展;乙地位于山区,公路应沿等高线分布,以减小坡度;河流的左岸(凸岸)沉积作用明显,不利于建渡口,丙位于河流的右岸;丁处坡度过大,不宜修梯田。答案:5.D6.B非选择题7.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A、B两处河谷的形态。(2)判断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并说明其成因。(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解析: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答案:(1)A为“V”型,B为槽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6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考点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项选择题1.(2019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地理事象基本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是()A.南极冰川面积B.农业耕作方式C.动物栖息地范围D.地震发生频率解析:地震发生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碰撞挤压形成的。答案:D2.(2015年6月·广东学考)近几十年来,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冰原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合理的解释是()A.地壳运动加剧B.太阳辐射减弱C.全球气候变暖D.附近寒流增强解析:近几十年来,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导致高山地区和极冰加速融化,南极、北极附近的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答案:C一、气候变化1.概念: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和淹没沿海低地。2.对农业的影响:使低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减少;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增加。3.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加大蒸发,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三、全球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1)人类社会消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急剧增加。(2)森林毁坏使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1)多使用清洁能源;(2)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3)植树种草和防止森林火灾。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第(1)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第(2)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两个地区粮食都减产,中亚、西亚粮食都增产,但西亚粮食增产最多,由此推断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西亚。答案:(1)B(2)B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朝向南面、东南面的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朝向东面、偏北面的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该流域偏南面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等的影响。第2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冰川面积缩小会使河流的流量减少,使得地方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冰川面积减少,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也会缩小。答案:1.A2.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不变。下图为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图,读图完成3~5题。3.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是()A.中国B.美国C.加拿大D.巴西4.中国完成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可行性措施是()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退林草还耕B.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C.实施西部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5.图示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和消费状况是()A.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超过生产B.经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低于生产C.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D.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多于美国解析:第3题,四个国家中,巴西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因此其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第4题,我国目前是能源消费大国,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是可行性措施。第5题,图中显示出,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远大于消费的碳排放量,说明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消费。答案:3.D4.D5.C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6~7题。6.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风暴潮作用减弱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
本文标题:2021学年高中地理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3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