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三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新人教版
-1-单元测试三地球上的大气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湖南衡阳一模)2018年12月中旬至2019年2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气温0℃线一度下压至华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我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来修建,受此次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桥面比附近路面结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冰层厚,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造成上述天气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C)解析: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多为冷锋过境所致,四幅图中只有C、D图中有冷锋,但D图所示位于南半球,不符合我国位于北半球的特征。2.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是(D)A.水汽充足B.获得太阳辐射少C.风力更大D.获得地面热量少解析:高速公路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说明桥面气温低,因而主要原因是获得地面热量少。(2019·河南省九师联盟2月质量检测)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据完成下面三题。-2-3.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C)A.①B.②C.③D.④解析:冬季隧道内外温度都比夏季低,故①②表示7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③④表示1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白天隧道外部温度高,夜晚隧道内部温度高,故③表示1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4.此隧道(D)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无论是1月还是7月,隧道内温差都小于外部,隧道内1月份偏温暖,7月份偏凉爽,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5.该学校最可能位于(C)A.黑龙江省B.山东省C.陕西省D.内蒙古自治区解析:图示信息显示,隧道外最冷月气温在0℃附近,应靠近秦岭—淮河一线。图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5时左右,这个“15时”是北京时间,而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地方时),说明图中学校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1小时,图中学校应位于105°E附近。因此,该学校最可能位于陕西省。(2020·福建漳州联考)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6.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C)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3-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解析:读图可知,该地3000米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近地面对应的为高气压带,故图中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高空大气运动主要受两个力,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运动主要受三个力,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如果甲、乙风向相同,说明甲、乙之间的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极地东风带;图中气压带为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其控制下多晴朗天气。7.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B)A.甲风带常年控制地区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解析: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盛行西风带,甲为东北信风带,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地区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其控制地区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020·河南联考)读欧洲7月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hPa)。据此回答下面两题。8.M、N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C)A.10181014B.10141016C.10161016D.10161014解析:伊比利亚半岛和地中海海域纬度相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因,在7月份,伊比利亚半岛和地中海海域会分别形成一个局部的低压和高压,C项正确。9.N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B)A.气压带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区内岛屿众多D.大规模污染物排放解析:7月北半球升温,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相对低,形成高气压,N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项正确。(2019·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月考)在北半球中纬度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若冷锋赶上暖-4-锋,则东侧的暖锋向西、向南伸展,最后螺旋状地环绕在气旋中心四周形成类似于“暖心”的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为暖锋后弯卷入过程。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北美大西洋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0.图示地区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C)A.9.9℃B.12.9℃C.13.9℃D.14.9℃解析:图示地区等温距为2℃,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为14℃~16℃,冷空气最低气温为2℃~4℃,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值为10℃~14℃,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13.9℃,C项正确。11.甲地未来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是(A)A.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B.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C.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D.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解析:根据锋面图例可知,甲地未来短时间内,大气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会经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气温升高,故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A项正确。二、综合题(46分)12.(2019·南昌十校联考)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5-(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8分)(2)判断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6分)(3)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地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暖流影响。(2)P地水温较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地距大陆较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离岸风,Q地产生上升流,水温较低。(3)东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东段赤道低压带移动到南半球,西段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半球气温较低,赤道低压带停留在气温较高的北半球。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赤道以北,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迎风坡及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两地水温高低,要结合月份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角度分析。读图可知,P地位于海洋内部,而Q地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同时,由于Q地附近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所以7月份P地水温较Q地高。第(3)题,读图可知,1月份赤道低压带的位置西段位于北半球,而东段位于南半球,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考虑。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但是由于西部海洋面积大,而海洋升温速度慢,陆地升温快,导致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东段位于南半球,而西段位于北半球。13.(2020·云南省昆明市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6-(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6分)(2)解释川西高原5月多发冰雹的原因。(6分)(3)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雹为主的原因。(4分)(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6分)答案:(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0℃~-20℃。(2)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3)内陆高原,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4)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复杂地貌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从水汽含量、大气运动和气温等方面概括冰雹形成的条件。第(2)题,根据第(1)小题冰雹形成的条件从当地的气候(气温、降水)及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冰雹的大小主要受水汽多少和空气对流运动强弱的影响。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冰雹时间分布上突发性强;空间上范围狭窄;而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等增加了冰雹天气预报难度。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三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5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