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2-一、热力环流1.成因:地面不均。2.形成过程冷热上升下降水平-3-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差异的产生:地面。2.水平气压梯度:间的气压差异。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热不均单位距离水平气压梯度力-4-4.主要作用力及特征字母作用力特征A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B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使风速减小C始终与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5-5.风向(1)高空风向与等压线。(2)近地面风向与成一夹角。平行等压线-6-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第1~3题。-7-1.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A.陆风转湖风8:30—9:30B.陆风转湖风10:00—11:00C.湖风转陆风12:00—13:00D.湖风转陆风13:00—14:002.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湖陆的热力差异B.湖陆的湿度差异C.湖陆的海拔差异D.湖陆的面积差异3.与夏季相比,冬季()A.陆风转湖风提前B.湖陆风转变均提前C.湖风转陆风提前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图中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依上述分析可判断答案。第2题,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第3题,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吹陆风,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时吹湖风;湖风转陆风时刻应该在湖泊气温逐渐升高、陆地气温逐渐降低,且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洞庭湖冬季水域面积小、夏季水域面积大,所以洞庭湖冬季白天升温快于夏季白天,则湖风转陆风会有所提前。答案解析关闭1.B2.A3.C-8-“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第4~5题。4.“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5.“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4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B项正确。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项错误。绿洲与沙漠的阳光照射强弱相同,C项错误。该效应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项错误。第5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项正确。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D两项错误。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4.B5.B-9-读气压分布图,完成第6~7题。6.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丙B.丁C.甲D.乙7.关于图中丙、丁两点的叙述,一定错误的是()A.丙点的风速比丁点快B.丁点的风速比丙点快C.丙点为偏西风D.丁点为偏北风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6题,乙处为低压,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都较强,使得昼夜温差变小。第7题,丁点较丙点等压线密集,丁点的风速比丙点快。答案解析关闭6.D7.A-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11-考点一考点二(3)三个关系。①温压关系。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冷却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12-考点一考点二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13-考点一考点二(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14-考点一考点二(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15-考点一考点二例1(2018·天津河西模拟)读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及近地面与2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②b处盛行上升气流③e地气压低于f地④g处气压高于h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甲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乙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而形成,高空和近地面的气压高低相反,因此当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时才能形成图中的气压差。由此判断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b处盛行下沉气流,e地气压高于f地,g处气压高于h处,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16-考点一考点二(2)若图为该地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B.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乙处C.城市绿化带应建在距城市中心16千米外D.火电厂宜建在离城市16千米以内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2)题,若该图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因此甲地应该为郊区,乙地为城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应该为城市,A项错误;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城市,B项正确;城市绿化带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内,距城市中心16千米之内,C项错误;火电厂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宜建在距市中心16千米以外,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风向和风力的判断(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吹向北的风。(2)风向表示方法:可用四种方法表示风向,如下图所示。-18-考点一考点二(3)在气压场中画风向的方法。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②画出实际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偏转30°~45°,高空偏转90°。③下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19-考点一考点二(4)风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等压线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小,风力越小。(5)风向的应用。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定气压高低、定三力、定近地面或高空。-20-考点一考点二2.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因素对风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摩擦力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植被冬季植被少,风力大地形起伏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有狭管效应,风力大-21-考点一考点二例2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根据下图(图中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22-考点一考点二(1)①②③④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②图(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四幅图中等压线疏密程度一样,且比例尺相同,则单位距离内气压差越大,风力就越大。第(2)题,过P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右偏,偏转成东北风。答案解析关闭(1)C(2)A-23-(2019·浙江4月选考卷)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据此完成第1~2题。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D.热力下沉辐散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据图分析,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上升,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地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第2题,夏季白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冬季晴朗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底形成高压;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答案解析关闭1.B2.D-24-3.(2016·浙江卷)图2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1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1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中“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说明每两点之间所用的时间相等,那么两点间的距离越长,其漂移速度就会越快,说明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越大。据图可知,③→④的距离最长。答案解析关闭A-25-(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4~5题。4.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5.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A-26-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出,该城市冬季气温低于0℃。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大陆东、西两岸冬季气温均高于0℃;40°N附近大陆西岸由于受西风带和暖流的影响,冬季气温也高于0℃。故可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第5题,图中显示市中心气温高于周边的郊区,因此市中心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将近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而且市中心区人类活动剧烈,有较多的凝结核,因此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但图中显示的市中心的气温仅比0℃稍低,所以降水的形式还是以雨水为主。故A项正确,B项错误。大气污染物在热岛环流的作用下,在市中心上升,然后扩散到郊区降落,因此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至郊区,故C项错误。在近地面,市中心为低气压,郊区形成高气压,因此容易形成由郊区吹向市中心的风,所以能将郊区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带进市中心,故D项错误。-27-【常考图形】一、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读气压高低(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2)因地面冷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28-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4.判断气温高低(1)甲处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说明A处气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6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