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核心素养复习导引1.学会分析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形成条件,能够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培养综合思维2.学会分析主要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认识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认清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1.运用比较法探究原因。通过比较不同环境问题的成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将本章知识与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选修地理《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形成知识体系-3-核心素养复习导引3.实地考察本地突出环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培养地理实践力4.认识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性,探寻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因地制宜,提高区域认知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运用到分析当地或某区域典型案例中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4.构建知识模板。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措施有一定的共性,找出共同的答题思路,构建答题模板,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5-一、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到目前已升高了。2.原因(1)自然原因:20多亿年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有一定的周期。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上升0.3~0.6℃燃烧矿物燃料-6-3.影响(1)直接后果: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2)间接后果,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加剧风暴潮和,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造成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发生冰川消融海水倒灌洪涝灾害厄尔尼诺-7-二、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的作用: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3.原因:的大量使用。4.影响(1)影响。(2)影响农作物和的生长繁殖。地球的保护伞南极上空氟氯烃化合物健康海洋生物-8-三、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1)污染源:我国城市污染源主要来自燃煤产生的废气和。(2)危害:危害,还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如酸雨。2.酸雨(1)定义:pH小于的降水。(2)成因: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3)危害破坏生态环境:毁坏森林,湖水腐蚀、塑料和金属设施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4)主要分布:欧洲、北美和。汽车尾气人体健康5.6酸化建筑物减产我国长江以南地区-9-读全球海洋CO2浓度及海水pH变化图,完成第1~2题。1.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水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2.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全球海洋酸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海水pH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CO2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C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放。第2题,海洋酸化,海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增强,影响珊瑚礁的保护,其保护形势将更严峻。答案解析关闭1.D2.A-10-读中国局部地区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例甲、乙、丙、丁分别代表()A.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森林锐减、酸雨B.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水体污染C.水体污染、酸雨、水土流失、森林锐减D.酸雨、森林锐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4.甲类环境问题还可能导致()①土地荒漠化②臭氧层空洞③全球气候变暖④生物多样性锐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图示区域内,酸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森林锐减现象主要出现在西南山区,水体污染主要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项。第4题,森林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消耗的二氧化碳减少,能够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本题选择D项。答案解析关闭3.B4.D-11-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与原始生态林相比,现橡胶林()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D.气候更加湿润6.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增多D.自然灾害减少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5题,读图可知,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而降水量比原始生态林少,因此下渗水量会减少。第6题,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答案解析关闭5.B6.B-12-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全球气候变暖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大面积毁坏森林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②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③加强国际合作;④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考点大气环境问题与其他环境问题1.大气环境问题-13-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臭氧层破坏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②太阳活动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②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酸雨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不断增加①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③危害人体健康①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清洁燃煤技术是有效措施-14-2.其他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沙尘暴加剧,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15-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噪声——“无形杀手”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16-例题雾霾净化塔使用小量的绿色能源和专利的无臭氧离子技术,每小时能够净化3万米3的空气,在塔的周围制造出一个环状清新空气区域,而收集到的尘粒可被压缩成为戒指的戒面作为艺术品,据了解天津市将首先生产雾霾净化塔,并建设无雾霾公园。据此完成下题。雾霾净化塔在天津市推广使用,将会()①增加城市能源供应紧张②减少雾霾颗粒,提高空气质量③占用城市土地,增加土地供应紧张④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雾霾净化塔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结合材料可知,雾霾净化塔在天津市的推广使用并没有消耗大量能源,①错误;该净化塔的使用,大大减少了雾霾颗粒,提高了大气质量,②正确;雾霾净化塔是建在了公园内,并不会大量占用城市土地,使城市土地供应紧张,③错误;该净化塔的使用和推广有利于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④正确。所以A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A-17-(2018·江苏卷改编)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18-1.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①高寒及荒漠地区少②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③面积大的省级行政区域较多④边境省级行政区域比较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级行政区域的原因是()①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②地形复杂,环境多样③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④交通方便,人口稠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结合图可知,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较少,故①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②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级行政区域分布较少,③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④错误。第2题,云南并不临海,①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②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③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④错误。答案解析关闭1.A2.B-19-(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完成第3~5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20-3.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变大,A项错误;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着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项错误;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项错误;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项正确。第4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沿海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故选D项。答案解析关闭3.D4.D-21-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5.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5题,四选项中,A、C、D三项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选B项。答案解析关闭B-22-【思维建模】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1)环境污染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能力减弱,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23-(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图解如下)。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6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