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 新人教版
期中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3分)当我久久伫立(A.伫立B.站立)在那些无与伦比的美景前时,我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光去仰望。它们总能给我以莫名的感动和由zhōng()的感叹。我也终于发现在喧xiāo()的尘世外还有一处如此朴实的天地,而在这里,我的心智才真正地饱满起来,真正成长在收获的季节。(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由zhōng()喧xiāo()(2)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填空。(1分)我久久伫立(A.伫立B.站立)2.(2017·山东省淄博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B.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字不虚设但言简义丰,意境深美。C.“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中国北方,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D.2017年度淄博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张店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3.(2017·河南洛阳中考模拟)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真理从不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他都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存在着。①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②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计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③他们追求的是真理。④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把坚持自己的灵魂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⑤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A.④③②①⑤B.④②①⑤③C.②④①⑤③D.②①⑤④③4.给下列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不超过14个字)(4分)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我国拯救濒危动物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先后建立了总面积5830平方公里的13处保护区,拨出抢救专款4000万元,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救活82只。国家还投资进行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已人工繁育成活300多只。我国还将建立14处保护区,以使现在的1000多只大熊猫得以安宁地生活、繁衍。标题:理由:5.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宋代B.《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宋代C.《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现代D.《台阶》——《台阶》——李森祥一—当代6.古诗文填空。(7分)(1)士别三日,,!(2),壮士十年归。(3)深林人不知,。(4)此夜曲中闻折柳,。(5),凭君传语报平安。(6)杨花榆荚无才思,。二、名著阅读(4分)7.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稿练和答案,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1)选段中的“他”是(作者)笔下的(人物)。(2分)(2)从选文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三、综合性学习(7分)8.请你参加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活动一:看时事】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你探究的结果。(2分)材料一:2017年10月20日西安经开区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讨会,计划试点智能化城市管控区域化治理的“高空喷淋”系统,有效降低雾霾天气下的PM2.5和PM10浓度,让居民社区内的“小环境”空气变得清新起来。材料二:为响应《西安市2017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9”组合方案》,西安市积极落实压减煤炭消费任务,削减散煤137.97万吨,完成率106%;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36台,完成率100%;拆除驻军单位燃煤锅炉40台,完成率100%;全市20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分步实施“煤改气”,到2018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全市263家煤炭经营场所完成规范整治;取缔非定点煤炭经营场所224户。【活动二:表看法】2016年冬季,连续数天笼罩关中地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西安市政府紧急启动应对措施,全市机动车(公交车、出租车及其他特种车辆外)每日限行两个尾号,当日限行机动车禁止驶入三环路内。对政府的车辆限行的政策,你怎么看?(2分)【活动三:书标语】请将下面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1分)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活动四:发倡议】请你代表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围绕“抵制雾霾,人人有责”这一主题向贵校全体师生发出倡议。(2分)倡议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共同抵制雾霾,让蓝天白云早日再现。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年××月××日四、阅读理解(3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南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9.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限断两处)(2分)童孙未解供耕织10.诗歌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11.“也傍桑阴学种瓜”一句表现了“童孙”怎样的特点?(2分)(二)(2016·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苏轼抗洪(苏轼)徙知徐州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⑥以守,卒全其城。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洪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⑤版:筑墙用的夹板。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①河决曹村()②使官吏分堵以守()③轼诣武卫营()④尾属(zhǔ)于城()13.翻译下列句子(2分)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②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14.根据文中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三)(2017·甘肃白银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善借者赢天下王飙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恨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蚊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6.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7.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18.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19.“借”是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4分)【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牌,差点就家破人亡。【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四)(2016·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从田湖出发找李白去阎连科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我要到外面世界去。我要到外面世界走走和看看。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这首诗,有啥意味儿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床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8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