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祈.祷(qí)哽.住(gěng)懊.悔(ào)惩.罚(chěng)B.发颤.(chàn)管辖.(xiá)眼眶.(kuàng)门槛.(kǎn)C.旌.旗(jīng)烽.烟(fēng)诏.书(zhāo)阻挠.(náo)D.恸.哭(tòng)卓.越(zhuō)须臾.(yú)拜谒.(yè)2.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朗茨的爱国精神。B.《过零丁洋》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所作。作者以诗言志,慷慨地表达了为国捐躯的壮志。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D.陆游,唐代杰出的爱国诗人,《示儿》《书愤》等都是他的传世佳作。3.下列语句各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4分)(1)“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2)我们的老师这天穿着他那件漂亮的绿色常礼服,领口系着折叠得挺精致的大领结,头上戴着刺绣的黑绸小圆帽。()(3)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4)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4.按原文填写。(4分)(1)《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死诸君多努力,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4)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5.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________;“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________;“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________;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则把春之凄美挥洒得淋漓尽致。A.春之静美春之秀美春之华美B.春之华美春之秀美春之静美C.春之静美春之华美春之秀美D.春之秀美春之静美春之华美6.(2011·湖北恩施州中考)在建始县大沙河老渡口,有一位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万其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渡口。民国初年,万家祖上逃荒至此,被村民接纳。为报村民接纳和帮助之恩,他们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为践行这个承诺,祖孙三代在这个渡口坚守了百年之久,从未收过一分钱。坚守风雨渡,义举感乡民。万家坚守的既是河水的渡口,也是人心的渡口。假如记者采访你,如何看待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这件事,你怎么回答?(3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第7~11题。(11分)往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乱哄哄,街上都听得见,课桌开开关关,大家一起高声诵读,你要专心,就得把耳朵捂起来,老师用大戒尺不停地拍着桌子喊道:“安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这一阵乱糟糟,不被人注意就溜到我的座位上去;但是,恰巧那一天全都安安静静,像星期天的早晨一样。我从敞开的窗子,看见同学们都整整齐齐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哈墨尔先生挟着那根可怕的铁戒尺走来走去。我非得把门打开,在一片肃静中走进去,你想,我是多么难堪,多么害怕!咳,事情可不是那样。哈墨尔先生看见我并没有生气,倒是很温和地对我说:“快坐到你的位子上去吧!我的小弗朗茨。你再不来,我们就不等你了。”我跨过条凳,马上在自己的课桌前坐下。刚从惊慌中定下神来,这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这天穿着他那件漂亮的绿色常礼服,领口系着折叠得挺精致的大领结,头上戴着刺绣的黑绸小圆帽,这身服装是他在上级来校视察时或学校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此外,整个课堂都充满了一种不平常的、庄严的气氛。但最使我惊奇的,是看见在教室的尽头,平日空着的条凳上,也坐满了村子里的人,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不声不响,其中有霍瑟老头,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前任村长,有退职邮差,还有其他一些人。他们都愁容满面。霍瑟老头带来一本边缘都磨破了的旧识字课本,摊开在自己的膝头上,他那副大眼镜横放在书上面。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用刚才对我讲话的那种温和而严肃的声音,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从柏林来了命令,今后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小学里,只准教德文了……新教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文课,我请你们专心听讲。”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那些混账东西,原来他们在村政府前面公布的就是这件事。这是我最后一堂法文课!……可是我刚刚勉强会写!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墨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7.第一段和第二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8.哈墨尔先生今天与往常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为什么会这样?(2分)9.画线的句子表达了小弗朗茨怎样的心理?(2分)10.小弗朗茨的学校为什么不教法语了?(2分)11.在这节课上小弗朗茨都学到了什么?(3分)(二)(2011·江苏淮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15分)乡间学校的敲钟人张蛰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匆匆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都要找到人。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12.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13.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左右)。(3分)14.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15.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20题。(14分)圣诞夜休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小小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美国兵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洛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三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六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正在布置餐桌时,又有人敲门,这次,门外站着四个德国兵。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可还是镇静地迎上去,说:“圣诞快乐!”“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吗?”带队的下士问。“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儿还有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做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是美国兵吗?”“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四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几下手:“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晚餐了!”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装,美国兵也照样做了。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可能不够分配了,快去再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时,他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人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母子俩用两根竹竿和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出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16.“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里的“这回事”指什么事?(2分)17.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18.德国兵和美国兵都听从了“母亲”的话,并能互相帮助,这一点说明了什么?(3分)19.是什么东西促使战争双方的士兵走到了一起?(3分)20.时至今日,世界上仍然有纷飞的战火,对这些地区的交战双方你想说些什么?(3分)三、写作(40分)21.本单元有几篇文章是以写事为主的,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回味不已。我们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那样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但用心观察就会感受到有许多事一样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从你的脑海中搜索一下,确定一件有意义又令你难忘的事写出来,注意抓住特点,看谁写得能感动他人。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项“惩”应读“chéng”;C项“诏”应读“zhào”;D项“卓”应读“zhuó”。2.答案:D解析: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而不是唐代。3.答案:(1)语言描写(2)外貌描写(3)动作描写(4)心理描写4.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捷报飞来当纸钱(3)取义成仁今日事(4)王师北定中原日5.答案:B6.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承诺”“奉献”等主要信息,然后联系材料结合现实作答,内容积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坚守承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报恩,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把这种坚守承诺、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答案:7.解析:高明的作家往往注重气氛的渲染与烘托,都德也不例外,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9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