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专题三】一带一路战略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赵杨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I.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III.“一行一基”提供金融支持---IV.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V.一带一路的意义、影响与挑战-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丝绸之路形成对比,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通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认可。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被称作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自1930年法国学者沙畹提出丝绸之路有陆海两道、1967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著述《探索海上的丝绸之路》、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性考察活动后,“海上丝绸之路”概念逐步得到传播。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习大大的提法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OneBeltandOneRoad”•“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已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系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中国版战略体:一带一路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I.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国际背景1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国内背景21.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经济基础。1990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在边境接轨,1992年投入运营,从中国到欧洲之间第一次有了联通的铁路运输,这使人们再次回想起古代的丝绸之路,被冠以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名字,然而开通初期对沟通沿桥各国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人们对其关注便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当时苏联刚解体不久,中亚国家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降。199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仅4.6亿美元。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尤其是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有了本质的变化。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加强。201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达到了460亿美元,增长了100倍。未来中国与中亚地区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入,内容将更加丰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际背景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额(1992-2011)(单位:亿美元)注:1992-2001年数据来自转引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1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除中国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1个国家,2012年的人口27.09亿人,生产总值7.3万亿美元。加上中国,整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2个国家,约4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3.49%;生产总值约16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22.32%,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广阔的沿海经济带。沿线各国存在着国情和制度差异,但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从贸易角度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中国对东盟、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的贸易额分别达到4001.46亿美元、2334.54亿美元、265.53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34%、6.04%、0.69%,合计共占17.07%,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东盟10国总面积约448万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约6.86亿人,GDP为2.32万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2010年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与新加坡单独建立了中新自由贸易区。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3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言时表示,要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和RCEP谈判,争取在年底前达成协议,要不断地提升双方经贸合作的水平,继续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努力实现双边贸易额今年达到5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10000亿美元的目标。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共同享有长3300公里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已开辟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南半岛国家与我国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我国南海地区深入东南亚,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在中国的南部,这种特征使它对我国华南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二.建设“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三.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中国历史上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交流,各民族曾经在这一地区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华文明漫长璀璨的历史中,东南亚诸国一直扮演的是属国以及睦邻的角色,一直与中原政权有着密切的交往。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四.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大国近年来纷纷提出了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在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景下,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有必要提出自己的丝绸之路战略。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一.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全局的短板之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将会有大量的资源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在“丝绸之路”上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引进产业、聚集人口,从而加快中西部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西部各省都在积极运筹,希望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的发展。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国内背景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国面临十分复杂的海洋安全环境,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和非洲输出石油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约80%的能源进口及进出口货物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此地水路狭窄,极易封锁,我国在两处海峡的航路安全完全受制于人。虽然我国已开通了中哈、中俄和中缅石油管道,加强了我国从中亚、东北亚和海上石油的进口安全,但通过上述通道进口的原油仅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左右,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维护海上咽喉通畅的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二.能源安全形势严峻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确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仅以钢铁、电动汽车和电力为例,2002年中国钢铁产能为1.8亿吨,到2012年底已逾9亿吨。据说现在每顿钢铁的利润已不到5毛钱。这些年电动汽车一直未能真正普及,目前我国库存量逾2300万台。我国电力总装配量是10万千瓦时,但2013年总的用电量不会超过5.2万千瓦时,过剩接近100%。中国的船舶制造、电解铝产业情况都类似,产能严重过剩。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措施,除消化、整合、淘汰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向需要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过剩产能对中国也许是包袱是负担,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可能就是他们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而且潜在的市场很大。三.产能严重过剩II.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III.一行一基提供基金支持实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为要旨的“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投融资机构支持。中国主导建立“一行一基”。(“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亚投行与早先成立的金砖银行,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创新含义,尤其引发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III.一行一基提供基金支持III.一行一基提供基金支持NewDevelopmentBank,2013年3月27日在南非德班成立,总部设在上海,首任理事长来自俄罗斯,首任董事长来自巴西,首任行长来自印度。该行初始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购资本为5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国均摊。金砖银行将简化金砖国家间互相结算与贷款业务,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另一方面将资助金砖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很大,亟需融资合作。金砖银行面向全部发展中国家,但是金砖成员国会获得优先贷款权。金砖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III.一行一基提供基金支持2014年12月29日正式注册。要求“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原则”组建运作。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据周小川介绍,丝路基金以中长期股权投资为主,类似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IFC)”。比一般PE期限更长,或能达15年或更长。股权投资基金也可与别的融资模式相配合。例如:有一定股本比例后可适当贷款。丝路基金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的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的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是有难度的。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但亚洲经济体之间难以利用各自所具备的高额资本存量优势,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金立群称,亚投行将和
本文标题:【专题三】一带一路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