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拔高 北师大版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拔高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2分)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成语大搜集】(2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①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择善而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点大讨论】(2分)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①动心忍.性()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⑤空乏..其身()(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用文中的词回答)(2分)(3)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一段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_。(2分)参考答案1.示例: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道旖旎绚丽的彩虹(每空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认真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句式特点,然后找准不变的词语,替换变的词语即可。本题不变的是“给我以……,我就是一……”,以这种句式造句即可。2.(1)孟母断织、曾子杀猪、颜回好学、韦编三绝等。(2分,答出一个给1分。所写答案必须与孔、孟或其弟子有关,若无关联则不给分,仍答“孟母三迁”的不给分)(2)③⑦(各1分,共2分)(3)我赞成这种做法,因为好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或: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个人的成才关键在于自己。(2分,阐述观点1分,陈述理由1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只要举出你所知道的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即可,不必详述。(2)“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出自《列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任重道远”“诲人不倦”“见贤思齐”都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3)这类题答案不唯一,可赞成可反对,关键是说明理由。赞成的理由,可以从教育资源、孩子更容易成才等方面分析;反对的理由,可以从虚荣心、不上名校同样有好的前途来分析;还可以兼说两者,指出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一分为二地来谈。3.(1)①使……坚韧②奋起,指有所作为③被举用选拔④这⑤使……穷困缺乏(每空1分,共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必须把实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要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2)法家拂士(1分)敌国外患(1分)解析注意提炼要简洁、准确。(3)这六个人出身卑微,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显露出不同于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2分)解析此题考查总结概括能力。比较六个人的经历,写出共同的特点,如都出身卑微,后来都干出了一番事业。语言简洁,概括回答即可。(4)示例: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炼(2分)解析从上题比较的六个人物的共同点中可得出结论,总结成功的规律即可。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拔高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0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