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愚公移山基础巩固 北师大版
11.愚公移山基础巩固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许: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负荷,挑C.寒暑易.节易:交换,交替D.何苦.而不平苦:劳苦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始一反焉B.曾不若孀妻弱子C.甚矣,汝之不惠D.河曲智叟亡以应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D.始一反焉.无陇断焉.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B.且焉/置土石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5.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了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他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们征服的,所以他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6.从课文学习中我们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的山水的位置。(1)江(长江)阴________;(2)洛(洛河)阳________;(3)衡(衡山)阳________;(4)华(华山)阴________。7.默写。(1)汝心之固,________,________。(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D解析D项中“苦”是“愁”的意思。2.B解析A项中“反”通“返”,往返;C项中“惠”通“慧”,聪明;D项中“亡”通“无”,没有。3.D解析A项第一个“且”意为“将近”,第二个“且”意为“况且”;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代词,指愚公他们这些移山的人;C项第一个“其”为代词,意为“他的”,第二个“其”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D项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4.B解析B项正确的划分应是:且/焉置土石。5.D解析如此作结,既富有想象,又寄托情感,并不是宣传封建迷信思想,也不应该批判。6.(1)长江南岸(2)洛河北岸(3)衡山南面(4)华山北面解析对文言文中“阳”“阴”的理解请记住一句话:山之南面、水之北岸为“阳”,山之北面、水之南岸为“阴”。7.(1)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2)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解析(1)“曾”不要写成“层”,“孀”不要写成“霜”;(2)“匮”不要写成“溃”。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愚公移山基础巩固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0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