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语文版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3.对《伤仲永》一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3分)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4.《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5.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A.十二三岁B.或以钱币乞之C.父利其然也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二、文言文阅读6.【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1)人不学,不知道(2)弗食,不知其旨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_________________(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选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7.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陆游风雨送春归,驿外断桥边,飞雪迎春到。寂寞开无主。已是悬崖百丈冰,已是黄昏独自愁,犹有花枝俏。更著风和雨。俏也不争春,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一任群芳妒。待到山花烂漫时,零落成泥碾作尘,她在丛中笑。只有香如故。这两首词的立意相反,请你分别找出一句加以说明:毛泽东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这两首词给你情感上的不同体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首词虽然立意不同,但都写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特征,请你从两首词中找出描写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其他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和解析【答案】1.A2.B3.C4.B5.D6.(1)明白道理(2)甘美7.(1)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2)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8.【甲】教学为先【乙】教学相长【丙】进学之道9.(1)比喻论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7.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8.积极乐观低沉孤高9.①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10.①毛泽东的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②陆游的词低沉孤高,寂寞凄凉。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解析】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翻译文句时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从”是“随”的意思,“于”的意思是“在”。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项停顿错误,故选B。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C项“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一句刻画了“邑人”在发现方仲永是个天才后对其父的巴结,也为后文仲永父亲以儿子才能为谋利手段作铺垫。C项分析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体会作者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体会作者情感;4.结合作品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5.结合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理解作者情感。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惜,对……感到惋惜的意思,再结合本文中心理解标题包含的感情,B项符合文意,故选B。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其父的利其然、不使学。D项表述正确,故选D。6~9.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本题中,“知道”译为“明白道理”;“旨”译为“甘美”。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本题注意“是、故、困、善、庸、怨”的翻译。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关键语句,分析其含义,在文言文中,概括文章的主旨一般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提炼中心的语言即可。仔细阅读文段【甲】【乙】【丙】,三个文段论述的重点语句内容都在文段中,【甲】段论述的重点是:教学为先;【乙】文论述的重点是:教学相长;【丙】段论述的重点是:进学之道。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把握能力。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如【丙】文中抓住“如”字可以得出是一个比喻句,从而引申为比喻论证方法;同时说到了“善学者”和“不善学者”两种人的情况,自然是对比论证的手法.7~10.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和主题理解能力。针对此类题目要关注诗词每句所阐述的内容,所用手法、蕴涵情感、诗词表达的主题及相关拓展。阅读诗歌,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以作者写作此诗时的生活状况和背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要从题目看题材,看诗歌写的是什么,弄清诗句的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把握表达技巧。平时学习中要多积累,并及时做好归类整理。本题这两首词的立意相反,毛泽东咏梅词中的句子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咏梅词中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本题考查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用一个词概括这两首词情感上的不同体味:积极乐观和低沉孤高。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反复阅读诗歌,整体感知文本,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紧扣题干要求并抓住关键语句来进行分析作答。两首词虽然立意不同,但都写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特征,分别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本题考查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作者:毛泽东的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寂寞凄凉。8.本题考查对格言警句的积累。平时的学习中要分门别类的把名家名言、俗语、谚语整理下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本题根据题干要求中的“诚信”选择名言即可。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1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