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新人教版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1.学会根据中心合理地选择材料。2.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情节或细节详写。3.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1.学会根据中心合理地选择材料。2.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导入写作⇒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写作方法点拨1课时人们说话和写文章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来表述,只有这样听话者或读你文章的人才明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写作的知识——“突出中心”。1.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写作目的,褒扬什么,批评什么,总要达到一种内心需求,定好基调后,进行选材,选材要紧扣时代旋律,抓住时代脉搏,唱响和谐主旋律,才能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深度。2.恰当运用,突显文章中心。选择好典型的材料,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要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表达中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一个同学在电视上看了一则新闻报道:《最悲惨的葬礼》,说的是一个平民的孩子被战争夺去了生命,几只不同肤色的手缓缓地用白布单盖上那孩子的脸,当时看了感触很深,很沉重,只有一个希望,希望世上永远不要再有战争。这个同学希望世上不再有战争的心愿,既是对在战争中不幸失去生命的平民的同情,更是对世界和平的一种渴望。显然,如单纯从前者来立意的话,可能去着重地写这个孩子的可怜,花儿还没有开放就夭折了;而从后者来立意的话,就带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因为这孩子只是在硝烟中受害的平民的一个代表,这样一来,就确定了渴望世界和平这样一个中心,写出了中心明确、材料感人的话题作文佳作。3.变换手法,加深中心理解。①详略要得当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②对比须鲜明“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巧妙运用对比,更鲜明、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③点、扣题要适时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头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首先是准确,即立意正确和健康,首先要把握题目范围,准确理解题意,要全面理解题目,再者思想感情要积极向上。其次要集中,即主旨要明确,情感态度要鲜明,一篇文章只表现一个主题,所选材料都指向一个中心,表述情感要指向明确坚定,不模棱两可。再次要深刻、新颖,即确立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含义,给人以启迪。再者,确定中心要独辟蹊径。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一)餐桌前的谈话我埋着头,小心翼翼地吃着碗里的白米饭。身旁两侧的爸爸妈妈也沉默不语。我深切地感到自己被一团严肃、紧张的无形之雾笼罩着。(设置悬念,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我心里很难受,不敢出声,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正为我的数学成绩而气愤和难过。一声清脆的玻璃杯和餐桌的碰撞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随后,便是爸爸粗犷的声音:“李惠雪,你自己来分析一下数学成绩吧。”我心中一惊,看来这次爸爸是真的生气了。我不敢抬头,不敢直视爸爸那充满愤怒和无奈的双眼。我的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断地扪心自问为什么考得这么差,为什么不多考几分呢。(心理描写,细腻传神。)我想张口说时,却被妈妈的一席话打断了,“你还说!不就是你在考试前两天说不要做卷子,看看数学书就可以了吗?”她突然爆出的这句话,无疑是给此时的爸爸火上浇油。“难道做卷子就能考好吗?题海战术未必有效啊!而且孩子搞这么累,考试反而考不好。”爸爸振振有词地说道。我最不情愿看到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一次“和平”的晚餐演变成爸爸妈妈之间激烈的对话。他们彼此都不甘示弱,理直气壮地争辩起来,针尖对麦芒,一声比一声高,一句比一句有理。(过程略写,主要突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人物的描写。)我无力地呆呆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盯着一桌被冷落的饭菜,不争气的泪水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心里全是对数学考试的懊悔和无奈。耳畔的争执声渐渐小了,最后归于家里餐桌上从未有过的寂静。过了不知多久,我缓缓抬起疲惫不堪的脸庞。此时,爸爸妈妈都已经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爸爸轻轻呷着酒,眉毛蹙成了一团。妈妈则面无表情地夹着菜。我将椅子往后挪了挪,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我离开了餐桌,径直走向书房,心里空落落的,悲伤至极。(心情糟透了,好像这就是文章的结尾。)“别气馁,继续努力吧!”“我们相信你,加油!”爸爸和妈妈每人一句平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话传到我耳中,我的心里一震,泪水夺眶而出……(没想到结局又峰回路转,显示了文章积极的主题。)【点评】文中小作者围绕爸妈表面上是“批评”实质则是深深的爱这个中心展开描述。“我”因没有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而难过的心理贯串了全文,围绕这件事情,小作者对爸爸妈妈进行了详细的语言描写。在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和表达方式上,小作者做了精心的设计,爸爸妈妈的争吵和沉默都是关心“我”的成绩和爱“我”的一种表现,尤其是最后爸爸妈妈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出的那句鼓励“我”的话,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直接表现了出来,给人很强的震撼力。(二)打工记也许我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总以为读书苦,读书累。父母常说在外打工很辛苦,我想或许还没有我读书难熬吧。好容易熬到了初中毕业。暑假,怀揣着挣大钱的梦想,我来到了千里之外父母打工的城市——深圳。一到这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热闹世界,我才清醒地认识到现实是多么的残酷。我,一个初中毕业生,要想在这座城市找一份工作,那可是比登天还难。那些招工广告上待遇好的都要求至少高中以上学历,我一个还没有满16岁的初中生连扫大街、干洗碗工都没有资格——真是尴尬!费尽周折,父母托我舅舅给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工地上卖苦力。上班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很早就起床了。因为七点钟开工,以后我每天早上六点钟就得起床,去工地途中还要花费半个小时。这天,我洗漱完毕很快来到和舅舅约定的地方。舅舅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坐到舅舅的摩托车上,一路都在兴奋(终于有了一份工作,“我”可以开始淘自己的“第一桶金”了。——有必要加上心理描写。)——舅舅告诫我说,工地上干活很危险,从二十几层楼上掉下一个苹果都可能把人打死,更别说一块砖头了。我却不以为然,一直在想,第一天上班会是什么滋味呢?到了工地上,已经有很多工人在忙碌了。舅舅再三叮嘱我小心后,就叫一个工友领着我去开工了。我的工作是搬运瓷砖。那瓷砖看起来一包不算重,可搬起来就有些分量了。看到别的工友搬起两件甚至三件瓷砖都健步如飞,我也硬着头皮同时搬了两件。但搬了几件后就感觉不行了。手脚就像捆了铅块一样重,全身像散架了一般。才过10点,我已浑身是汗,衣服尽湿,肚子也开始咕咕直叫。我实在没有力气了,一屁股坐在瓷砖上,仰着头闭着眼让那一点点的微风尽情地吹拂我炙热的身体。我现在已经有点后悔干这份工作了。早知道这么累我就不来了。可除了这样的工作,我还能做什么呢?如果我的学历高点,就不会吃这番苦了!正当我昏昏欲睡的时候,舅舅“赶快起来干活”的一声狮子吼,一下把我震清醒了,我拖起快要散架的身子又搬起砖来。终于熬到了中午!我的肚子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午饭我特地打了两份,就是普通的盒饭,一点蔬菜、几片肉,一碗汤,我却早已垂涎欲滴。找了个稍微干净的地方,就赶紧坐下来狼吞虎咽。五分钟,两份饭菜就已经下肚,可肚子里好像空荡荡的,还没吃饱。舅舅说第一次干重活是这样的,别吃得太多,小心撑着。我也只好作罢。我好容易找了块木板准备躺下休息一下,可身子还没有挨着木板,舅舅又叫我开工了。我很不情愿地站起来,嘴里一直抱怨,可也不得不动弹。下午我的工作是和混凝土。先是搬材料,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水泥、河沙等搬齐。开始和水泥了,开始只是和干的水泥河沙,好像很轻松,可加了水之后我怎么也翻不动。我用尽吃奶的力气才翻动了两下,就再也无能为力了。上午我的体力已经透支了,现在还有什么劲呢?我尝试着用脚来“和稀泥”,果然要轻松些,可脚就受罪了。和好后,还要负责提给其他工人。我一只手拎一桶跑着送去,一会儿又用完了。我又接着和,又用完了。我就这样马不停蹄地和泥送泥,直到麻木。快到六点钟的时候,舅舅终于发布了“收工”的命令。我一甩(用词生动。)就把桶丢了,然后一屁股坐到地上:“唉!终于下班了!”回到家,父亲还没有下班,母亲在做饭。我敷衍地招呼了母亲一句,脸都不想洗就一头倒在了床上。啊!太舒服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母亲把饭做好进来看见我衣服没脱,澡没洗就趴在床上了,一把把我拉起来,吃饭、洗澡,再睡觉。洗了澡后,疲劳去掉了不少。吃饭时,我一上桌就开始大扫荡,管它荤素不荤素,管它味道好不好,管它是不是我平时不喜欢吃的,摆在我面前的好像都是山珍海味。(补充有必要,更能突出体力劳动的辛苦。)一会儿工夫,桌上就是一片狼藉。我这才发现母亲没有动过筷子。母亲苦笑着摇了摇头。吃饱喝足后,我躺在床上,全身都是酸痛的感觉。我把裤脚拎起来一看,大腿上青了一大块,痛死我了,手也磨起了几个水泡。哎!上班真累啊!就这样我坚持了十多天,最后败下阵来。这样的重活不是我这个年龄这个身体能够承受的。如果当初我认真读书,现在就不用遭这份罪了,都是自找的啊!赋闲在家的日子,我整天游手好闲,看看电视、打打游戏、逛逛街,偶尔做做饭,整天茶不思,饭不想。(补充这些才能具体说明怎样游手好闲。)心情郁闷到了极点。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现在真的体会到了打工的辛苦吗?当年我们想读书,没有机会,所以才有这样打工的命运。如果你不想像我们一样拿最少的钱,干最重的活,你只有读书!”父亲告诉我,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再重读一个初三。如果再不珍惜,就绝对没有机会了。听了父母的决定,我真有一种感激涕零的感觉。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争气,不再让父母为我伤心失望了。暑假还没有结束,我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乡。九月,当我再次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我感觉手里的书包是那么沉重。里面装的不是书,而是父母沉甸甸的希望啊!(主题揭示水到渠成。)【点评】小作者以自己的一次真实体验告诉读者一个真理——没有知识难以在社会立足。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你看,作者找工作的尴尬、卖苦力的辛苦、游手好闲的无聊,作者一一真实地呈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就能打动读者。材料安排上,注意了详略,重点描写了第一天上班的辛苦情景。语言朴实,用词准确,细节描写真实感人。不足之处,见文中夹注。1.详略要得当。示例: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只对父亲过铁路爬站台为“我”买橘子这一令作者终生感动的背影作细致刻画,其他几次都较简略甚至一笔带过,较好地突出文章中心。赏析: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2.对比须鲜明。示例:《孔乙己》中的对“孔乙己”的描写。赏析“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巧妙运用对比,能更鲜明、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孔乙己》一文中三个方面对比较鲜明,一是社会环境对比,小说开头“长”与“短”,“站”与“坐”,“里”与“外”的对比,形象揭露出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二是人物对比,孔乙己与丁举人对比,孔乙己第一次亮相与最后一次出场对比,有力地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三是喜剧气氛与悲剧命运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病态的封建社会。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1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