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若我为王教案 北师大版
若我为王聂绀弩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理清全文思路。2、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教学重点、难点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方法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王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奴才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今天我们来看现代作家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在大胆的假设下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二、作者及文体简介聂绀弩,现代作家,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本文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杂文。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四、具体研读1、问题:聂先生喜欢做王吗?【明确】从文章最后两段可知,作者是怎样的观点态度。(1)表达对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3)表明铲除皇权和奴才的愿望(4)呼唤民主制度(板书:结论铲除奴种改造世界)2、问题: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明确】通过假设自己为王之后出现的种种情景,进而否定奴才,否定为王。(板书:假设幻想为王)3、问题:本来假设自己为王了,为何又不想做了?【明确】因为有奴才的存在,憎恶奴才的嘴脸。4、讨论1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由师生讨论分析后得出捧王后趋炎附势捧太子、王子阿谀奉承捧公主、皇亲国戚俯首帖耳我的每句话都成为“圣旨”惟命是从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奴才:王:单调、寂寞、孤独卑躬屈膝低头、鞠躬、匍匐恍然大悟: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巧言令色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欺软怕硬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心怀叵测也会把王赶下王位因此王感到单独、寂寞、孤独,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讨论2王权和奴才的关系。【明确】首先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掌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则接受统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总想做王,做君王的总想压制奴才。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赖以生存的温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所以要铲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权,最终实现人人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5、问题:作者当时是民国国民,在民国时期难道还真有人想做王吗?作者怎么会提出这个话题的?【明确】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提出话题的。(板书:引题“我若为王”)问题:这个片名意味着什么问题,为何会引起作者这么多的思考?【明确】“我若为王”说明“我”仍处于奴才的地位。“我若为王”说明奴才总是艳羡王权,并以“为王”为最高理想。到了民国,身为民国国民,却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说明封建主义基础还很牢固,民国还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国民的封建意识还很浓厚,没有树立起民主思想。“我若为王”这个片名正是还有奴才的明证,也就成为“世界还大有待于改进”的理由。“我若为王”这个电影名字,不但触发了作者写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实际指向封建专制主义,消灭奴才,消灭王权。五、探讨本文的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由板书可知,文章引出话题后,进行假设,进而否定,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六、布置作业根据本文假设论证的方法,针对某个主题写一篇杂文。板书:我若为王引题“我若为王”假↓↓设假设幻想成王论↓↓证结论铲除奴种改造世界教后记载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若我为王教案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2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