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 新人教版
单元总结与提升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1.易错字音朗润.(rùn)花苞.(bāo)彩棱.(lénɡ)镜贮蓄..(zhùxù)倏.(shū)忽天涯.(yá)莅.(lì)临高邈.(miǎo)2.易错字形liáo(嘹)亮静mì(谧)lìnsè(吝啬)xiāo(萧)瑟jié(碣)石菜qí(畦)3.多音字济jǐ(济南)jì(同舟共济)薄bó(薄弱)báo(薄饼)bò(薄荷)4.形近字缭(liáo)缭绕嘹(liáo)嘹亮撩(liáo)撩拨衰(shuāi)衰弱蓑(suō)蓑衣1.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拟人、排比: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3.比喻、排比: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动静结合:如《春》中“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三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一句写的是静景,第二句写的是动景,最后一句写雨中静默的房屋,属于静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有关四季的古诗词: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1.《春》,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踪迹》《背影》《春》《荷塘月色》《绿》等。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6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产生较大影响。3.《雨的四季》作者刘湛秋,诗人,翻译家。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中国新诗奖。4.《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作者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古代诗歌四首》之《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二、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第一单元写景散文专项筛选景物)一、考点解说写景散文中首先要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是阅读写景散文的基础。因此筛选景物,概括景物特点是这类散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考点之一。常见的命题形式:文章写了哪几处(或者哪几种)景物?二、解题方法筛选景物,概括特点可以采用景物筛选法。(1)关注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写景散文的标题往往涉及具体的景物或者与景物相关的时间地点等内容。(2)理清层次。阅读全文,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重点景物作者往往用一段或者几段的内容来描写。(3)聚焦关键段落。找到描写景物的关键段落后,抓住关键词句,反复阅读,从中筛选出景物。三、考点训练(2015·攀枝花)那些乡间的事物贾维秀离乡人身后的乡村,美得像夹在经典著作里的一页页篇章,寂静、朴素、暗藏哲理。风景的帷幕是从黎明前的第一声鸡啼拉开的。星星的倦眼还眨在天空,乡村和四野依然沉睡,夜色中,蹲在鸡架上的鸡便开始在黑暗中“叽叽咕咕”酝酿,选择在一个怎样的时刻、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一天中最为风光的使命——让天惊让地动。夜露滴落。晨风忽起。曙色微透。“喔——喔——喔”雄鸡很抒情地开始了歌唱,那声音擦过暗夜,擦出金属般的质感,滑翔在村里村外,天空中就有了清而脆的高亢弧线。村庄醒了。谁家的门“吱呀”开了,院子里晃动着皮影般影影绰绰的身影。一扇扇门陆陆续续打开,街巷里有了脚步声,村外有了脚步声,田埂上有了脚步声,声音的涟漪一圈圈渐次荡开,叫醒了田野。露珠爬在草叶上,自顾做着晶莹的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走完色彩斑斓的一生,裤脚擦上去,梦就被带到了别处,至于留在了哪里,只有露珠自己知道。大块的田地在村庄的远处,与邻村的土地相连。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远离村庄的土地,不便溺爱,大多会种植一些皮实的大庄稼。它们在苍天的护佑下像一个个被放养的孩子,遇光即壮,见风就长。青青的玉米,怀揣籽粒,像孕身乍现的婷婷少妇,青涩中透着成熟,向外散发出裹不住的咄咄逼人的生命气息;红红的高粱,如同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挺胸昂首,以最为流行的健康肤色,张扬着农家子弟的朴实;那些收敛很紧的棉桃,心怀锦绣却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悄然养心。但棉桃往往禁不住阳光的诱惑,几个晴天下来,便骤然打开了满腹白花花的心事。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沉思的谷穗、埋头酣睡的红薯、土豆,一心向上的芝麻……一些无所事事的豆荚也挤进了庄稼地里:黄荚里是黄豆,白荚里是红豆、豇豆,那些状如乌鸡爪的黑荚里藏满了密密实实的绿豆。穿行在庄稼地里的除了人,还有一些活物,停停歇歇日夜鸣唱的是蛐蛐儿,不声不响跳来跳去的是蚂蚱,蚯蚓在土下潜行,蝴蝶在花香里振翅,一些鸟儿不属于土地,它们如过客飞来逗留,又迅速离去,不知想了些什么。园子散布在村庄四周,各家都有,多种些时令蔬菜。由于离家近,抬腿即到,闲不住的庄稼人就把一些细碎的心思绣花一样用到了这里。几畦绿菜,用栅栏一围,竟有了观赏的味道。村子里消失的水井,在这里还能看到。辘轳架在井上,老人摇着辘轳。一桶桶井水顺着垄沟流进了菜地。小孩儿兴奋地划拉着沟里的清水,偶尔与老人一问一答。这场景最接近田园的味道,也最容易走进离乡人的梦境。如今的离乡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去寻找理想中的天堂,外面的天堂不知是否能找到,可他们忘记了,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在他们离去的地方,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循着亘古的秩序。暮色中,老牛甩着尾巴隔着野地里的酸枣棵、野葡萄、奶秧子、野蒿子、蒲公英、狗尾巴草,回望着一株欢实地开在高处的粉红色的牵牛花……然后,悄悄地装进每个离乡人的行囊。(有改动)本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请仿照示例,列举至少三类构成这幅田园风光图的“事物”(不得列举示例中的“事物”)。(3分)示例:清脆高亢的鸡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段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一、考点解说散文阅读中,考纲要求: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的揣摩一直是中考的热点。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分析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一定要结合文段内容,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结合文体特点,体会其作用和表达效果。在中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文中加点词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2)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3)指出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4)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等。(5)××词语是否能替换、调换、删除?二、解题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可用品析词语三步法:第一步,明确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判定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第三步,结合语境或文章主旨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答出该词语对表达文章主旨、表现人物性格或创设意境等方面的作用:(1)准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表达概念上准确、恰当。(2)生动性作用。词语在写人、写事、写景中鲜明、生动传神。(3)情感性作用。词语表达赞美、热爱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4)结构性作用。词语在篇章(段落)中的地位及照应、过渡、伏笔、悬念等方面的作用。三、考点训练(2015·昆明改编)翠湖留下的心影……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从高处望去,树木几乎覆盖了全部亭台楼阁,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还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尖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也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⑦也有的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的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百家争鸣”的含义及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方法专项练第一单元写景散文专项考点1:三、叫醒田野的脚步声;晶莹斑斓的露珠;茁壮饱满的庄稼;形形色色的活物;园子里的水井和时令蔬菜;偶尔问答的老人与小孩;悠然的老牛。(写出三类即可,每类1分)点拨:由文章的标题“那些乡间的事物”可知,本文主要描写的是乡间的一些事物。示例“清脆高亢的鸡鸣”是本文中描写的第一个事物,本题可先划分文章的层次,然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总结。考点2:三、“百家争鸣”一词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在翠湖边吼叫的人多,声音嘈杂。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对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2分)点拨:“百家争鸣”原指说法很多,结合第⑤段内容可知,在这里是褒词贬用,指早晨在翠湖边吼叫的人多,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2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