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习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于实际生活的联系。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重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一、自学释疑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个叔叔帮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间的距离.总结归纳: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常用方法:(1)延长全等法测距离.如图,在池塘的一侧取一点C,连接AC,BC,并延长AC到点D,延长BC到点E,使CD=AC,CE=BC,连接ED,则ED的长度就是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2)平行全等法.如图,在池塘的一侧取一点D,连接AD,过点B作BC∥AD,且使BC=AD,连接DC,则DC的长度就是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3)垂直全等法.如图,在池塘的一侧取一点D,连接AD与BD,此处需满足AD⊥BD,延长AD到点C,使CD=DA,连接CB,则CB的长度就是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例.如图,小明家有一个玻璃容器,他想测量一下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他无法将刻度尺伸进去直接测量,于是他把两根长度相等的小木条AB,CD的中点连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O自由转动,这样只要测量A,C的距离,就可以知道玻璃容器的内径,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请说明理由.三、随堂检测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A.SSSB.ASAC.AASD.SAS2.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种测工件内径AB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AO、BO、CO、DO应满足下列的哪个条件?()A.AO=COB.BO=DOC.AC=BDD.AO=CO且BO=DO3.为在池塘两侧的A,B两处架桥,要想测量A,B两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找一处看得见A,B的点P,连接AP并延长到D,使PA=PD,连接BP并延长到C,使BP=PC.测得CD=35m,就确定了AB也是35m,说明其中的理由;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随堂检测1.B2.D3.解:在△APB≌△DPC中AP=DP∠APB=∠CPDPC=PB∴△APB≌△DPC,∴AB=CD=35m.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6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