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6.2线段、射线和直线1教学目标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叙述两点间距离的含义;掌握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2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线段、射线、直线等图形,但是缺乏概念已经具体的表示。3重点难点重点:点和线的表示方法,线段和直线的两个结论。难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线段、射线、直线如图: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傅据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教学活动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这些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例子中开展教学,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也是课改的理念之一。)2.(1)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2)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B呢?经过探究可以体验我们学过的直线的一个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教师结论: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我们经常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活动2【讲授】线段3.展示一些常见品:20厘米的线、教鞭。(在上面的引导及以前知识的铺垫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到了线段的形象。)为了便于指出它们,常用上面的方式来表示线段。(板书:线段的表示方法。)活动3【活动】两点间线段最短4.观察下面一张投影片并提问:小明每天上学选择哪一条路最近?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间一条,从而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板书这一知识点。)注意纠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错误说法。再提出: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结两点的线段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这是一个数量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对于一些比较直观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行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自主学习和交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而投入,而对于概念的延伸和细节必须由教师进行强调。)活动4【讲授】表示方法图表:(教师必须强调“表示方法”。)活动5【活动】过点画直线7.在上面直线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颗钉子将木条钉在木板上,让其他学生上来试一下这根木条能否固定。(学生能够发现:木条可以随意转动。)提示:一颗钉子不能将木条固定,再试着钉几颗钉子将木条固定下来,最少用几个钉子能将木条固定。发现只要两颗钉子就能将钉子固定,然后将钉子和木条抽象成点和直线。提问:经过一个点可作几条直线?那么经过两个点可作几条直线?板书: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做数学”,比他们单听教师“讲数学”效果会好得多。而且如果是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推导出结论,会比老师强加给他们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活动6【练习】练习二、展开。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2)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直线。……………………()(3)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直线。……………………()(4)直线的一半是射线。…………………………………………()(5)一条直线上一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6)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这组题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这几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把这几种概念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活动7【讲授】例题3.例题。例1如图,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按要求画图。(1)画线段AB;(2)画射线BC;(3)画直线CA;(4)经过点A画直线与线段BC交于点D。例2线段MN上有两点P、Q,那么M、P、Q、N这四点可确定哪几条线段?答:线段有MP、MQ、MN、PQ、PN、QN。(图中线段可以“从左往右”这样来确定:从第一点M出发的线段有3条,从第二点户出发的线段有2条,从第三点Q出发的线段有1条,共有6条,这样既不会遗漏,又不会重复。)4.延伸和拓展。(1)在直线上有A1、A2、A3、……、A10共10个点,问图中有几条线段?(2)假如直线上有n个点,试着得到线段的总条数。活动8【讲授】小结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概念和图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能够根据题目意思,画出相应的图形和写出图形中所包含的线段。3.能够运用线段和直线的两个特征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本堂课运用了各种数学学习方法。活动9【作业】作业作业本加课外习题一题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6.2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新版)浙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9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