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心理学培训课件-社会心理学(2)
《社会心理学》第6-8节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第四单元人际吸引第五单元人际互动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和功能一、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大众沟通,亦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程。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和功能二、沟通的结构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信息:沟通者传达出去观念和情感。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词语(声音、形象-文字);心理状态的信息通道:沟通信息的载体。人际沟通以视听沟通为主。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对象反馈:信息回返过程。使沟通成为双向的相互过程。障碍: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编码不正确,没有正确转化为沟通信号,误用载体及沟通方式,接受者的误解及信息自然增强与衰减等;背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心理、物理、社会、文化。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三、沟通的功能获取信息的手段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四、人际沟通的分类按组织系统: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按沟通形式: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五、沟通网络正式沟通:在正式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结构,包括: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非正式沟通:单线式、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沟通质量评价指标:速度、准确度、信息量、满意度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流言式单线式集束式偶然式非正式沟通网络第二单元体语沟通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浯沟通。第二单元体语沟通一、目光和表情1、目光: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瞳孔反应情绪变化2、面部表情: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愉悦:嘴、颊、眉、额厌恶:鼻、颊、嘴哀伤:眉、额、眼恐惧:眼睛、眼睑不感兴趣/漠不关心的充满敌意/讥讽的愉快的愤怒的不快的/愁眉不展的/负气的天真/喜悦的,童真可爱的第二单元体语沟通二、身体运动与触摸1、身体运动:最易被发现;手势语。2、触摸:表达强烈情感的方式。三、姿势与妆饰1、姿势:最常见的体语方式2、妆饰:服饰、化妆、饰品、携带品第二单元体语沟通人际距离:人体与他人沟通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霍尔)公众距离(12—25呎):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沟通是单向的社交距离(4—12呎):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个人距离(1.5—4呎):朋友之间亲密距离(0—18吋):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其特点是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吸引和排斥)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情感探索阶段: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感情联系,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情感交流阶段: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沟通的深度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双方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真诚的赞许或批评稳定交往阶段:心理相容性进一步拓展;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三、自我暴露:自我开放,人际关系深度的“探测器”情趣爱好方面态度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状况隐私方面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个体都有包容、支配、感情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二者互补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主动感情式:表现对他人喜爱、友善、同情、亲密被动感情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第四单元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依次可分为亲合、喜欢、爱情。二、影响喜欢的因素熟悉性和邻近性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邻近性,其他条件大体相当时个体喜欢邻近的人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第四单元人际吸引二、影响喜欢的因素相似性: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吸引力的相似、社会地位的相似、年龄的相似。互补: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外貌吸引力: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才能:无压力的才能。人格品质:美国学者安德森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品质:说谎、假装、不老实,都与真诚有关,即不真诚第五单元人际互动一、人际互动的概念:人际相互作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互动是一个过程,是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二、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合作: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合作的基本条件是:1、目标一致2、共识与规范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第五单元人际互动二、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竞争: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竞争的基本条件: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目标是较为稀有或者难得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第五单元人际互动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关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间存在积极、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合作关系。当不同个体的目标手段存在消极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自己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竞争关系。相关复习题1.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被称为()。A.个人距离B、公众距离C、亲密距离D、社交距离相关复习题2.某家的父亲很有生活情趣,经常会将一些自己的感受写在及时贴上,分散于家中各处,与妻子儿女分享,这属于()。A.单向沟通.B、口头沟通C、下行沟通D、Y型沟通相关复习题多选3.群体整合性原则是指,在群体分解时,经过()几个阶段。A.感情不和B.失控C.难于包容D、心理冲突相关复习题多选4.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的水平包括()。A.情趣爱好B.态度C.自我概念D.隐私相关复习题多选5.()是竞争的基本条件。A.对同一目标的争夺B.可能出现零和冲突或双赢结局C.应按社会规范进行D、互相交流与感情分享相关复习题多选6.喜欢作为一种常见的人际吸引形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A.相似性B.个人能力C.互补性D.邻近性相关复习题多选7.下列哪些沟通方式是非正式沟通()。A.单线式B.流言式C.集束式D.偶然式第七节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影响者主要通过强制、奖赏、威望、法权、参照、信息等六种手段施加影响。社会影响包括从众、模仿、暗示、社会促进、社会干扰、社会懈怠、社会感染等现象。第一单元从众一、从众的概念: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符合。三个特点:引起从众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群体压力可在个体意识到和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影响自愿性第一单元从众二、从众的功能促进社会形成规范个体对社会生活适应的功能三、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四、从众行为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情境不确定避免对偏离的恐惧:阿希的从众研究群体凝聚力第一单元从众五、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因素群体成员态度一致性愈高,个体面临的群体压力也愈大,个体愈易产生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越大,则个体易于从众群体规模的影响:一定范围内个体从众行为随群体规范的增加而上升。超过该范围则影响不明显。临界值约3-4人个体人格因素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产生越少;反之,个体自我评价低的,容易多发从众个体独立性较强的,从众较少;反之,个体自信心低的,容易多发从众。情境的明确性情境越明确则从众行为越少其他因素:性别、智力等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一、社会促进的概念: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观众效应: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二、社会懈怠的概念:与社会促进相反,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低下的现象,也称社会抑制或社会干扰,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三、优势反应强化——对社会促进和懈怠的理论解释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其优势反应易于表现,而弱势反应被抑制。优势反应是已学习和掌握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一、模仿: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特点: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相似性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模仿的意义个体学习的基础:掌握人际互动经验最简单机制;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个体发展早期尤显突出;促进群体形成:群体成员态度、情感和行为一致性提高,增进凝聚力。模仿的发展趋势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的实质内容的模仿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法国塔尔德的《模仿律》(1900年)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喜欢模仿上层人士几何级数律:时尚、谣言的传播像滚雪球一样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的喜爱,总是优于外域文化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二、暗示: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通过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暗示三个要素: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暗示的分类按信息来源可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按暗示者的目的: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按暗示效果:暗示及反暗示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威望及人格魅力被暗示者人格特征,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暗示效果明显;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被暗示者所处情境,个体处于困难情境、缺乏社会支持,易受暗示。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三、社会感染概念: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
本文标题:心理学培训课件-社会心理学(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0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