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公共产品的供给第一节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的性质(一)公共产品的特征产品类型消费的排他性取得的竞争性私人产品是是公共产品否否除以上两个本质的区别外,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还有其他的不同,如在效用上,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总之,我们把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取得方式上具有非竞争性、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的进一步说明1.公共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公共物品。2.公共产品具有历史性。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社会产品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原属私人产品可能转化为公共产品,原属公共产品的可能转化为私人产品。3.公共产品具有层次性。按公共物品的地域划分,可将公共物品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区域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4.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公共产品的提供,指的是公共产品的决策层面,即公共产品的总量、结构、水平以及如何融资、由谁生产等的决定;而公共产品的生产,指的是公共产品的技术层面,即公共产品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工作。二、公共产品的分类性质排他性有无竞争性有(1)私人产品(2)公共资源无(3)俱乐部产品(4)纯公共产品公共资源、俱乐部产品与混合产品可统称为准公共产品。概括地说,公共产品由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组成。三、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一般地说私人产品主要由市场来提供,而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称之为“免费搭车”现象。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产品。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表4-1政府供给的三种方式产品名称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支付方式全额负担部分负担少量补贴第二节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一、支出结构的一般分析(一)财政支出费用结构1.分类依据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分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战备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五大类。2.分类的意义可以分析财政支出的用途及整个财政支出在主要职能之间的配置,还可以分析各类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异。3.费用结构分析表4-2不同收入水平国家财政支出结构(1983-1993)单位:(%)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支出项目占GDP占总支出占GDP占总支出占GDP占总支出国防5.512.23.413.23.010.9教育4.311.03.814.93.914.7卫生3.48.32.07.71.76.3社会保障12.227.54.615.71.34.2住房1.22.71.13.80.72.3经济性服务5.514.05.720.46.422.2其他服务5.814.03.615.16.126.8利息4.610.32.59.33.212.6国家个数191926261111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5年政府统计年鉴》(1)经济建设费是最大的支出项目。(2)社会文教费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项目。(3)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较大,其支出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4)行政管理费在财政支出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1.分类(1)购买性支出。所谓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及其机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所谓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对私人部门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资金支付。2.分类的意义(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而转移性支出恰好相反。(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3.经济性质构成分析二、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第三节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分析一、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衡量指标(一)绝对量指标绝对量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它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运用绝对量指标测量财政支出规模,可以比较直观、具体地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规模,所以它是国家财政部门编制财政预算和控制财政支出的重要指标之一。(二)相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即用财政支出/GDP(国内生产总值)或财政支出/GNP(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它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运用相对量指标测量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优点是便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三、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一)有关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1.瓦格纳法则——公共支出不断上升规律(1)政治因素。这是指社会经济日益工业化的过程中,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的设施。(2)经济因素。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也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而会快于GDP的增长。因此,国家的职能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不断扩大,也就是说,不仅原有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新的职能陆续出现。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展,政府从事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经费开支也就相应上升。2.皮考克和魏斯曼理论内在原因,即政府喜欢多支出,而公民不愿多纳税,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注意公民能容忍的税收水平,而公民能容忍的税收水平正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外在冲突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相互交替的作用,才导致财政支出规模呈梯度渐进增长,故此,这一理论也称“梯度渐进增长理论”。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理论(1)初期阶段。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大量的社会基础设施,所以,政府投资在整个国家的总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2)中期阶段。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继续进行公共部门投资,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还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活动来进行干预与调节。(3)成熟阶段。一旦经济进入成熟期,公共支出的主要对象将从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转向提供教育、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服务。表4-9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阶段起飞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公共支出重点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教育、保健、福利服务为主福利和再分配为主(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因素1.经济发展因素(1)发展经济需要有相应的财政支出,以保证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公共条件;(2)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提高了一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使该国居民在满足了个人基本需要后,又增加了对教育、文化和福利等公共物品的需要;(3)经济的发展也为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经济增长使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从均衡社会总量关系上讲,也决定了财政支出的增长;(4)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对该国财政支出规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2.政治因素(1)一国若是社会动荡或发生战争,那么政府对这些事情耗费大量的财政资金,其结果财政支出规模必然加大;(2)一个国家如果政府机构设置得不科学,致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那么财政支出必然要增长;(3)一国政府的活动规模大小也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如果政府干预经济过多,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做,那么必定会使财政支出规模扩大。3.社会因素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口状况和文化背景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的影响。第四节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分析一、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含义效率概念在中西方学者的观念中有所不同。中国经济学家一般将效率定义为资源的节约,二、财政支出效率分析的方法财政支出项目千差万别,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就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成本——效益分析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计算出每个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的现值,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的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一种方法。2.成本效益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1)成本与效益。成本效益分析所考虑的成本与效益,包括直接成本和直接效益、间接成本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2)效益的衡量价值。(3)补偿差异。(4)帕累托改进与卡希准则。3.成本效益分析的工作程序(1)明确决策者及其价值观。(2)确定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确定成本(4)确定效益。(5)用货币形式对效益进行标价。4.标价的方法(1)直接货币度量,是指效益直接就是货币的得与失。(2)市场标价,指的是一种效益的结果可以通过市场上的价格计算为一定的货币量。如人工降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多收的农作物可以用当时的市价来计算其货币金额。(3)计量经济学估计,是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来估计效益的价值。(4)假设问题,是对难以用上述方法进行标价的效益,改用直接向受益或受损的人们询问效益对他们的价值的方法来进行标价。(5)观察政治选择,5.评估支出方案的几个基本标准(1)净效益现值(NetPresentValue,缩写为NPV)设NPV代表净效益现值,Bt代表第t年的效益,Ct代表第t年的成本,n代表支出方案的期限,i代表确定的社会贴现率,r代表内部收益率。则净效益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nttttnnniCBiCBiCBiCBiCBNPV1333222111)1()1()1()1()1(若净效益现值大于零.则表示该支出规划可行。净效益现值愈大,则项目越优,越应优先选择。但是,不同的项目之间,NPV是不可比的。为了使不同的规划项目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可以采用另外一个标准——效益成本率。(2)效益成本率(B/C)效益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ntttntttiCiBCB11)1()1(使用效益成本率评价项目的法则是:其一,在决定是否将资源投入某个规划时,只有当效益成本率大于1时,规划项目才可实施;其二,当金额为一定的总预算在一组项目中分配时,可按效益成本率从高到低排出优劣次序,效益成本率最高者为最可取;其三,在若干个相互排斥的对比性规划中选择其中之一,而且没有预算总额和最低效益成本率约束时,仅看项目的效益成本率是不行的,只有净效益最高者才是最可取的。(3)内部收益率除了净效益现值和效益成本率外,也可以用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选择的依据。所谓内部收益率(r),就是使某项目的净效益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设内部收益率为r,则如前所述:nttttrCBNPV1)1(设NPV=0,求解r,得出r值。在不同项目之间,内部收益率是可以相互比较的。一般地说,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内部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就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5.成本效益分析的简单例子假设表4-10中所列的各项目的效益和成本,是已经作过计算和汇总的有关数据。现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进行如下分析:表4-10(单位:万美元)项目(或方案)效益(B)成本(C)净效益(B—C)效益成本率(B/C)ABCDE4045003303502702763502203503001281501100-301.461.431.501.000.90(一)根据卡希准则,项目A、B、C的净效益为正值,都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项目D的净效益为零,得失相等,不必实行;项目E的净效益为负值,得不偿失,不应实行。(二)假设某公共机构的年预算为一定金额,现在这个金额要在上表所列的项目中进行分配,则预算资金的分配应根据项目的效益成本率从高到低排列次序,其次序应是C、A、B。也就是说,如果资金有限,最先得到投资的应该是C;如果资金除了用于C外
本文标题:公共产品的供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1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