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很多人眼里,“互联网是平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但这只是互联网“理想国”里的单纯想象。《美国科学院院报》日前发布了一篇有关社交网络与个人政治立场的论文。研究者让支持共和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民主党的正面消息,让支持民主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共和党的正面消息,但最终的结果是,支持共和党的人更加讨厌民主党,支持民主党的人更加讨厌共和党。这也就是说,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人以群分”,这种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特征和社会机理,在互联网空间,非但没有改变,还变得更加突出。信息的唾手可得和自由流动,并不能消除成见和误解,相反却加固了“预存立场”。在互联网空间,团结和分裂,奇葩式并存,选边站队,变得更加容易。究其原因,在于网民在网络空间容易集群化——或在相似的情境中,或在相近的心态作用之下,或受到趋同的议题影响,网民容易结群,成为一个个“易感群体”。网民一旦聚集起来,形成某一类群体,就会表现出“去个体化”的倾向。所谓“去个体化”,即群体中的情境因素阻碍个人的自我直觉。“去个体化”的个人不再感觉他们自身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再监控他们自身的行为。“去个体化”的个休在群体中失去了其自我知觉和个人认同。个体身处群体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群体劫持了。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支持共和党的人为何会讨厌民主党了。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让人集群化,继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即在最初偏好的方向上,群体倾向于比个体作出更极端的决定。集群后的网民更容易走极端,形成偏激的态度和取向。政治态度的改变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很大,成本甚高。支持民主党的人,在解释信息时,不会因为所接受的信息是反向信息,就会轻易改变预先立场。一个有预存立场的人,在接受信息时,往往是有选择性的,他(她)更易于接受与预存立场和价值框架相吻合的信息。否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理论上,在互联网上,信息更易获取、更加多元,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但事实上,互联网上信息的便捷和多元,反而会强化偏见。何也?一个网民是不会均等地接受正反两方面的信息,网民更易接受与其预存立场接近的信息,而遇到反向的信息,会产生“排异反应”。天长日久,一个人在其偏见的驱动之下,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社交网络让人的视野越来越窄,每天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其成见就容易加固,也越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中的“岛民”就会把自己眼中的世界,误认为整个世界,他们会固执地认为,他们所固守的偏见即是“真理”。因此,“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环球时报;作者:张涛甫)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是平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交网络有助于弥合分歧。B.“人以群分”,这种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特征和社会机理,在互联网空间变得更加突出。C.在相似的情境或心态作用之下,或受趋同议题影响,网民容易团结成一个“易感群体”。D.在互联网上,信息更加容易获取也更加多元,这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B.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重在提出和分析问题。C.本文以讲道理为主,引用《美国科学院院报》相关文章的研究成果来展开论证。D.文章论证脉络清楚,南“易感人群”到“去个休化”再到“群体极化”层层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感群体”本为医学名词,文中用来借指在相似的情境、心态作用之下,或受趋同议题影响而结成的群体。B.“去个体化”,即群体中情境因素阻碍个人的自我直觉,使其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存在个体知觉和个人认同。C.“群体极化”,即在最初偏好的方向上,群体倾向于比个体作用更极端的决定,集群后的网民更容易走极端。D.“孤岛”是指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成见就越容易加固,个体也就成为信息海洋中孤独的岛屿。【答案】1.B2.A3.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社交网络有助于弥合分歧”错误。结合“这也就是说,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分析可知,原文为“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C项,“网民容易团结成一个‘易感群体’”错误。结合“或在相似的情境中,或在相近的心态作用之下,或受到趋同的议题影响,网民容易结群,成为一个个‘易感群体’”分析可知,原文为“成为一个个”而非选项的“一个”。D项,“在互联网上……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理论上,在互联网上,信息更易获取、更加多元,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分析可知,原文强调这仅仅是“理论上”,事实上“反而会强化偏见”。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并非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该是“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孤岛’是指在社交网络上……个体也就成为信息海洋中孤独的岛屿”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其成见就容易加固,也越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们所固守的偏见即是‘真理’”分析可知,原文中“孤岛”是指因偏见和预存立场,而排斥与己意见相左和立场相反的信息,从而形成信息的“孤岛”。故选D。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劳动法》表述:“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也就是说,2018年7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已经超过了标准工时(40小时)和法定最高工时(44小时),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工作时间较上月增加0.1小时,这并不值得骄傲,只能说明中国人更加辛苦,加班更多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呈现出逐步回落的态势;而同一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然在8%以上的高位,也就是说,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缩短,伴随着收入的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工作时间阶梯式的回升,而收入增速逐步回落,只能说明就业人员尽管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拉长了工作时间,却没有获得同等增幅的收入回报。人类也曾经为争取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而奋斗了一百多年。(资料《劳动时间延长背后——秋叶原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材料二:中国与OECD(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比较表根据2008年《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每年25个工作日计算,周平均工作时间46个小时相当于年工作时间为2300小时。(资料中泰证券研究所)材料三: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收益)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能做“996”难道不是福报吗?(资料《马云谈“996”》)【注释】“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居世界第一,达到2300多小时,远远高出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B.在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中,墨西哥紧随中国之后,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也在2200小时以上。C.在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中,德国就业人员的年工作时长最短,年工作时长不到1600小时。D.绝大多数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的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都在2000小时以下,远远低于中国。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8年7我国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已经超过了标准工时和法定最高工时了。B.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缩短,但收入却进入高速增长的态势。C.“996”工作制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工作时间制度,中国很多企业像BAT这些公司等都在实行。D.马云认为“996”工作制是巨大福气,是每一个人希望成功,希望美好生活,希望被尊重的基础。6.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延长工作时间的看法。【答案】4.A5.C6.(1)强制员工工作超过法定最高工作时间的行为,是违法行为。(2)超越法律规定,延长工作时间是不对的,也是违背人类文明和历史进步的行为。(3)延长工作时间,不一定能取得相应的效益或回报。(4)赞美延长工作时间的观点、态度并不可取。【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中国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居世界第一”错误。结合材料二图表“中国与OECD(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比较表”分析,这仅仅是中国与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的比较,并不包含其他国家和地区。故选A。【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996’工作制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工作时间制度”错误。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原文只是说“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而没有说“‘996’工作制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工作时间制度”。故选C。【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
本文标题: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4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