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Na-23S-32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B.成语“刀耕火耨”蕴含的化学原理是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还可降低土壤碱性C.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指凋谢的花可以包裹植物的根,对植物有保护作用D.西晋刘琨《重赠卢谵》中的诗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中包含有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矾是各种金属(如铜、铁、锌)的硫酸盐,不是金属硫化物,A错误;B.草木灰的成分为碳酸钾,水解显碱性,使土壤碱性增强,B错误;C.“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不是包裹植物的根,对植物有保护作用,C错误;D.炼钢的过程主要是化学变化,也包括物理变化,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2.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有机物A和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1mol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答案】C【解析】【详解】A.该化合物含有苯环,因此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正确;B.该化合物中含有Cl原子,由于与Cl原子结合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H原子,所以有机物A和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B正确;C.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所以不能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D.在分子中含有酯基、-Cl原子及水解生成的苯酚结构都可以与碱反应,则1molA可以与3molNaOH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态下560mL的氢气和氯气混合充分反应后共价键数目为0.05NAB.标准状态下,将50mL0.01mol/L的NH4Cl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5×10-4NAC.常温常压下,1.5molHCHO和C2H2O3的混合物完全充分燃烧,消耗的O2分子数目为1.5NAD.0.1mol/L的NH4Cl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气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4+数目为NA【答案】C【解析】【详解】A.标准状态下560mL的氢气和氯气混合物含有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56L÷22.4L/mol=0.025mol,无论是否反应,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共价键,所以0.025mol气体混合物反应后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025NA,A错误;B.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反应,只有当溶液饱和后才可能分解产生氨气,所以这两种溶液都是稀溶液,反应产生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0005mol,气体分子数小于5×10-4NA,B错误;C.1molHCHO或1molC2H2O3完全燃烧消耗1mol氧气,所以1.5mol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则消耗的O2分子数目为1.5NA,C正确;D.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微粒的数目,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Cu与浓硫酸反应,冷却后,再将冷水缓慢加入盛有反应混合物的烧杯中溶液变蓝证明反应生成了Cu2+B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NO3-被还原为NH3C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Ag2S)Ksp(Ag2S)>Ksp(Ag2CO3)D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明变红色铝可以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后生成硫酸铜,会有浓硫酸剩余,因此再加水稀释时,一定要遵循浓硫酸加入水中,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相反操作,易发生危险,选项A错误;B.试纸变为蓝色,说明生成氨气,可说明NO3-还原为NH3,选项B正确;C.滴入少量AgNO3溶液,Ksp小的先沉淀,则先产生黑色沉淀(Ag2S),可知Ksp(Ag2S)<Ksp(Ag2CO3),选项C错误;D、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生钝化形成致密氧化膜,因为Al2O3与CuSO4不反应,所以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不会生成铜,选项D错误;答案选D。5.短周期W、X、Y、Z、Q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W和Z位于同一主族。已知W的氢化物可与Q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且Y、Q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Z单质反应产生常见的还原性气体单质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Z的最高价氧化物相互化合,生成的产物可用作防火剂B.Y、Q形成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C.W、X、Q三种元素都能形成多种氧化物D.电解X、Q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常被用于实验室制备E单质【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W、X、Y、Z、Q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W和Z位于同一主族。W的氢化物可与Q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则W是C元素,Z是Si元素;Q是Cl元素;Y、Q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则Y是Al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Z单质反应产生常见的还原性气体单质E,则X是Al元素,E是H2。【详解】据上所述可知W是C元素,X是Na元素,Y是Al元素,Z是Si元素,Q是Cl元素。A.X、Z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是NaOH、H2SiO3,前者是强碱,后者是弱酸,二者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Na2SiO3,硅酸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作防火剂,A正确;B.Y是Al元素,Q是Cl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AlCl3是盐,属于强电解质,B正确;C.W是C元素,可形成氧化物CO、CO2,X是Na元素,可形成氧化物Na2O、Na2O2,Q是Cl元素,可形成氧化物Cl2O、ClO2、Cl2O7等,因此都可形成多种氧化物,C正确;D.X是Na,Q是Cl,电解NaCl饱和溶液,发生反应:2NaCl+2H2OCl2↑+H2↑+2NaOH,这在工业上用于制NaOH、H2,由于耗费大量电能,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在实验室制取H2是用Zn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的知识。掌握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及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是本题解答的关键。6.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进行脱硫,将硫化氢气体转化成硫沉淀。已知甲、乙池中发生的反应为(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光能B.电路中每转移0.2mol电子,甲池溶液质量变化3.4g,乙池溶液质量保持不变C.光照时乙池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D.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中光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B.甲池中H2S失去电子变为S单质和H+,每1molH2S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转移0.2mol电子,会消耗0.1molH2S,反应产生0.2H+和0.1molS单质,反应产生的H+进入甲池,在电极②上,O2获得电子,发生反应:O2+2e-+2H+=H2O2,使溶液增重3.4g,可见乙池溶液质量不变,B正确;C.在乙池中,H2S失电子生成S单质,I3-得电子生成I-,发生的电池反应为H2S+I3-=3I-+S↓+2H+,不是电极反应,C错误;D.甲池中碳棒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7.若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其表达式为:AG=lg[]。室温下,实验室里用0.10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10mL0.10mol/LM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C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mL,所得溶液中:c(M+)+2c(H+)=c(MOH)+2c(OH−)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0.10mol/LMOH溶液的酸度为-8,则,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求出该溶液的c(OH-)=10-3mol/L,所以MOH为弱碱。A.酸与碱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为强酸弱碱盐溶液,该溶液因生成的盐水解而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较合适,这样的实验误差更小,A不正确;B.C点对应的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盐酸的体积小于10mL,B不正确;C.若B点加入的盐酸溶液体积为5mL,则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MOH的一半,由物料守恒得c(M+)+c(MOH)=2c(Cl−),由电荷守恒得c(M+)+c(H+)=c(Cl−)+c(OH−),因此,所得溶液中c(M+)+2c(H+)=c(MOH)+2c(OH−),C正确;D.滴定过程中从A点到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D不正确。本题选C。点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弄清酸度的含义,能根据酸度求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从而明确酸度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要从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方面分析。8.清远市某校的化学兴趣小组经常做探究实验:(一)为了探究一氧化氮能否被Na2O2完全吸收,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下(加热装置省略):查阅资料所知:①2NO+Na2O2=2NaNO2;②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名称:____________。(2)B瓶内装的物质是:_________。(3)若NO能被Na2O2完全吸收,E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4)三颈烧瓶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室常用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6)某同学测定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中Na2SO3的含量(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SO32-氧化为SO42-,自身还原为I-):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6.00gNa2SO3固体配成l0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②用0.1000mol/L酸性KIO3溶液(硫酸酸化)滴定,三次平行实验所用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4.00mL。则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写出与产生终点现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答案】(1).分液漏斗(2).水或者H2O(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或者溶液紫色不褪去(4).C+4HNO3(浓)CO2↑+4NO2↑+2H2O(5).干燥NO,除去二氧化碳(或除去水和CO2)(6).溶液(由无色)变蓝,且半分钟内不褪色(7).6H++5I-+IO3-=I2+3H2O(8).22.68%【解析】【分析】(一)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反应生成NO2、CO2和水,装置B中NO2转化为NO,可以盛放水,装置C中的碱石灰干燥NO,并吸收除去CO2.若NO被完全吸收,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褪去,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尾气中NO,防止污染空气;(二)酸性KIO3溶液滴定,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当亚硫酸根离子完全反应,再滴入碘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根据关系式KIO3~3Na2SO3计算。【详解】(一)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反应生成NO2、CO2和水,装置B中NO2转化为NO,可以盛放水,装置C中的碱石灰干
本文标题:四川省江油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5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