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A.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D.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宗庙为先”说明祖先在众多位置中占据主导,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居室布置信息,没有等级制度观念,故C项错误;农业成为共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B.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C.确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设立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一整套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皇帝制度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所以只要走进历史,秦始皇都会“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故选C项;分封制不是确立自秦始皇,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始于商鞅变法,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而且在元代为行省制所取代,故排除A、B、D项。【点睛】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主要是设立了皇帝制度。其余制度在秦代之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多有损益。3.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依次是A.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B.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C.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耕耙耱技术D.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松土工具耒耜由木耜发展到骨耜和石耜,石器得到运用。铁犁牛耕是汉朝以后的主要耕作方式。因此中国古代农业的方式演变趋势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故D项正确,AB项排除。耕耙耱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作技术,故C项错误。4.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A正确;“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但并非全部都在秋收之后举行婚礼,表述过于绝对,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妇女地位提高的结论,故C排除;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与史实不符,故D排除。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答案】D【解析】【详解】从漆杯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D项正确。仅仅从一只杯子杯底的刻字,无法得出“原料、技术、规模、面向市场”等结论,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论从史出讲反复论证;孤证不立,只凭一个个例,无法得出相关历史结论,只能代表个性和特征。6.“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对图片所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4可反映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B.图1是唐代制瓷业的代表产品C.图2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D.图3可反映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答案】D【解析】【详解】水排是冶铁工具,并非灌溉工具,故A项错误;唐三彩是陶器而非瓷器,故B项错误;司(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故C项错误;纱单衣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历经两千多年仍完整无缺,反映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故D项正确。【点睛】水排不是排水工具,属于水力冶铁工具。7.下面是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地点统计表。从表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出土省区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汉墓、陕北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两幅壁画)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A.汉代时开始出现牛耕技术B.汉代时南方无开发迹象C.北方牛耕普及程度领先南方D.农具获得技术上的突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牛耕画像石多出土于北方,南方只有江芳,这表明北方牛耕普及程度高于南方,故C项正确。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江苏也出土了牛耕画像石,说明汉代时南方已经有了牛耕技术,南方部分地区有所开发,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牛耕技术,得不出农具获得突破,故D项错误。8.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政时期兴建的郑国渠,使关中为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并兼并了其他诸侯国,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之所以取得成功,也与兴建水利工程直接相关,说明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故A正确;B项表述太绝对,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错误;争霸战争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9.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制战国“尽地力之教”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唐宋禁捕青蛙明清“桑基鱼塘”A.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答案】D【解析】从材料给出的历朝历代的一些具体农业措施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农业耕地问题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态度,无论是肥料的使用以及后来的生态循环问题都是可续发展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直接”管控问题;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化”的特点。点睛:本题是一道表格类的问题。我们在解答本题的时候首先要看清楚表头,要明确本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是什么,本题主要是与农业有关的内容。其次要对比分析问题,本题涉及到的是历朝历代的对比,我们抓住的是共同的特征。10.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错误;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11.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源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故B正确。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是土地私有制而导致的,不是根源,排除A。政府也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只是无法根除,C错误。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是由于土地兼并造成的影响,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表现和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和对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的识记。12.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A.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B.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C.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体现的是二牛抬杠技术,右图属于播种工具,材料说明的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生产技术改进的重视,A选项排除。材料与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的特点无关,B选项排除。曲辕犁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生产技术的准确把握。13.唐朝王维有诗云:“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集体耕作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反映的是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C正确;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A错误;集体耕作是奴隶社会的经营方式,B错误;精耕细作也是古代农业的经济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点睛】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铁犁牛耕为基本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为其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14.中国手工业有以下几种主要形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来自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以上几种都不是【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工艺水平高,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供官府、贵族和王室使用,故A正确。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流入市场,供民间消费,排除B。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排除C。结合ABC项解析可知D项说法错误。15.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浙江郑氏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孝义家风浓厚,体现的是郑氏家族的团结,重视血缘亲情,这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其根源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D。AC不是根源;分封制是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制度,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1)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3)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4)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5)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1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B排除。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7.629年唐太宗下了一
本文标题: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7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