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经学为人类贡献了历史理性何为“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杜预注:“经者,道之常。”“经”乃常道,同时又有“体国经野”之“经”,“经世致用”之“经”。“常道”如何“经世致用”?“经”是既有常又有变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说古者经学“学凡六变”,每个时代均有其弊。司马迁所讲“承弊通变”,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历久不变。中国的“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好像是不变的,但“人之行也”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这正是中国经学与西方思维的不同所在。西方哲学重理性。英文“purereason”,即康德所讲的“纯粹理性”。纯粹理性是永恒不变的,它表现在所有的概念都必须定义。西方人的理性始于古希腊时期,古希腊追求永恒的逻辑理性;基督教讲究从神学到理性,然而这却不是真正的理性,反而变成了理性批判的对象;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早期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晚期如卢梭等人,均视传统为大敌,认为凡传统即不合理,他们不把传统看作历史的,认为当代的即合理的,提倡必须用理性来克服传统。马克思·韦伯曾说,现代化最基本的就是理性化。那么,为什么会有后现代主义?福柯说:现代主义理性是吃人的。后现代主义便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理性。《论语》中孔子多次讲“仁”,但没有一处给出明确的定义。樊迟两次问仁,孔子先回答:“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其后樊迟又问,孔子回答:“爱人。”即孟子所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子贡问仁,孔子回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颜渊也问仁,孔子则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弟子的回答并不是唯一的、定义性的,而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的。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这就是中国经学传统中蕴含的、不同于西方的理性。传统一词何解?我们可在英文中找到它的对应词:“Tradition(s)”。Tradition代表一般的概念性抽象名词,可释为传承之过程,或传承之流。Traditions代表具体的事物,可释为世代流传的具体风俗、习惯、信仰、制度、思想等。即我们所说的传统。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Tradition和Traditions。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风俗,具体信仰,具体的制度,具体的器物、服饰都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稳定性,既保持其自身某种本质特点相对不变,又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量变。传承与创新本就是一个统一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文明传承的过程,也就是其创新的过程;在其不断创新中,传承方得以实现。中国经学的发展也正如此。中国经学是历史的理性。传统并非理性的敌人。中国经学的每个具体传统都有历史必然性,有流有变。“仁”与“礼”是中国经学的核心。“仁者,人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实际建立在“仁”上。“礼”讲究有区别又和谐起来,就不至于导致塞缪尔·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冲突,也有助于克服现在美国盛行的单边主义。“仁”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仁”必须要依靠“礼”来实现。中国文化向来开放,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善于容纳外来文化。这是中国经学对世界的贡献。(文章《光明日报》2018年12月1日11版,作者刘家和,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何为“经”?“经”乃常道。杜预在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注解中也说:“经者,道之常。”B.《论语》中多次讲“仁”,针对不同弟子、根据不同情况,孔子对“仁”有不一样的定义性表达。C.传统既指具体风俗、习惯、信仰、制度,思想等,又包括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传承过程。D.中西思维的不同在于,经学中的概念不定义,视具体情况面定:西方纯粹理性的所有概念都必须定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二段,从古希腊讲到中世纪、启蒙运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说明西方一直都是重理性的。B.为了阐明基本观点,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有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等。C.本文由解“经”而比较中西思维之异,由释“传统”而指出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从而论证了主旨。D.本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有说服力;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识修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中国经学为人类贡献了历史的理性,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又善于容纳外来文化。B.传统有流有变,传承与创新是统一的。传承过程也是创断的过程,在创新中传承方得以实现。C.中国经学的“仁”与“礼”思想,有助于清除所谓的“文明冲突”,也有助于克服“单边主义”。D.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倡必须用理性克服传统。但从某种意义来说,现代主义理性是吃人的。【答案】1.D2.A3.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断章取义。原文:“经”乃常道,同时又有“体国经野”之“经”,“经世致用”之“经”,“经”是既有常又有变的。B项,曲解文意,“定义性表达”有误。原文: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弟子的回答并不是唯一的、定义性的,而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的。C项,张冠李戴,“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传承过程”错误。原文是“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风俗,具体信仰。具体的制度,具体的器物、服饰等都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稳定性。”故本题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说明西方一直都是重理性的”有误。原文是“后现代主义便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理性。福柯说:现代主义理性是吃人的。”故本题选A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是中国经学的“礼”思想,不包括“仁”,原文是:“礼”讲究有区别又和谐起来,就不至于导致塞缪尔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冲突,也有助于克服现在美国盛行的单边主义。故本题选C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这些桥冯文超①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②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③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④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通过。⑤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派上用场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⑥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二人心灵上搭了一座桥!⑦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⑨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B.文章第②段写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为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C.文章第⑤段描绘了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的场面,笔墨饱满,形象生动,场面震撼。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表达赞美了之情,同时,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5.文中第⑤段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本文中的“桥”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D5.①本段写景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③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6.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画龙点睛”“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C项“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错,D项“惋惜”错,是婉转的赞美,同时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第五段画线部分从内容上看,写的是桥所在地的美景,蓝天白云,动物悠闲,桥“与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再联系上文来看,这种美景恰是工人们在工作中注重保护动物,注意保护植被的结果,由此可总结出这段文字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的环保意识。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
本文标题:四川省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7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