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中秋作业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中秋作业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若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下列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①转动粗调节器②转动细调节器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方移动玻片⑥向右方移动玻片A.①③④⑤B.⑤④③②C.⑥④③②D.⑤④③①【答案】B【解析】【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详解】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移动装片,由于显微镜呈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应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能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2.当种子萌发成幼苗时,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通常表现为()A.不变B.降低C.升高D.不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低,细胞代谢越微弱,抗逆性越强。【详解】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和生长迅速时,通常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抗逆性差。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与无机盐功能无关的是()A.组成某些重要的复杂化合物B.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C.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D.作为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是:①是细胞内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③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详解】A、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A正确;B、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B正确;C、有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时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如:Ca调节肌肉收缩,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正确;D、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与无机盐无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的功能,对于无机盐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糖类的储存形式依次是()A.乳糖和糖原B.淀粉和糖原C.麦芽糖和乳糖D.葡萄糖和乳糖【答案】B【解析】【详解】A、乳糖和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和多糖,A错误;B、淀粉和糖原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糖类的储存形式,B正确;C、麦芽糖和乳糖是分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二糖,不是糖类的储存形式,C错误;D、葡萄糖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存在,D错误。故选B。5.下列哪种生物中能够较容易找到纤维素()A.水螅B.蟹C.竹笋D.草履虫【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分布: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详解】A、水螅为动物,不含有纤维素,A错误;B、蛔虫为动物,不含有纤维素,B错误;C、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则竹笋含有纤维素,C正确;D、草履虫为动物,不含有纤维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及分布,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及分布,明确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6.物质进出活细胞的主要方式是()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被动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能够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主动运输通过消耗能量、借助载体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从外界吸收物质,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是物质进出活细胞的主要方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分别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等方面进行区分识记。7.图植物根系细胞吸收水分的示意图,其中水是从土壤溶液A→根细胞B→根细胞C→根细胞D,则这三个细胞中的细胞液以及土壤溶液之间的浓度关系是()A.ABCDB.A=B=C=DC.DCBAD.BCDA【答案】C【解析】【分析】1、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解决水分运输的问题的秘诀就是: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用这种方式进行判断,题目就变的很简单。【详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成熟区细胞从土壤中吸水,故三个细胞中的细胞液以及土壤溶液之间的浓度关系是DCBA。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下列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A.染色体B.液泡C.核糖体D.叶绿体【答案】C【解析】【详解】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及其内部结构,而光学显微镜不能,染色体和液泡较大,叶绿体有颜色,因此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分辨出来,核糖体必须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9.鱿鱼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人吃鱿鱼后的代谢终产物包括()A.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B.二氧化碳、水和乙醇和尿素C.水、二氧化碳和尿素D.丙酮酸、二氧化碳、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糖和脂质和蛋白质的结构,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组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分析代谢产物。【详解】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了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所以人吃鱿鱼后的代谢终产物包括水、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面均有抗原受体(分别称为BCR和TCR),这两类受体在功能上的区别是()A.BCR只识别病菌抗原,TCR只识别病毒抗原B.BCR能促进免疫细胞记忆,TCR不能促进免疫细胞记忆C.BCR从膜上脱落变为抗体,TCR从膜上脱落变成淋巴因子D.BCR接受抗原刺激使B细胞分化,TCR接受抗原刺激使T细胞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BCR识别细胞外抗原,TCR识别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A错误;B、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C、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C错误;D、BCR接受抗原刺激使B细胞分化,TCR接受抗原刺激使T细胞分化,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以及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被标记部位组合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氨基酸中的R基团;②为磷酸,③为五碳糖(脱氧核糖),④是含氮碱基。【详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中的S应位于R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核苷酸中的P应在磷酸基团中。故选:A。【点睛】熟悉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前提。12.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A.B.C.D.【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杂交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杂交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则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和RNA均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应与乙病毒相同,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病毒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叙述能正确阐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DNA分子B.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C.所有生物的基因只分布于染色体上D.三者分布于细胞的不同部位【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即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是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A错误;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B正确;C、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原核生物的基因位于拟核部位的DNA分子上,C错误;D、染色体、DNA、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A.能进行DNA复制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C.能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答案】C【解析】【详解】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即指大肠杆菌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C正确。故选C。15.培养微生物时加入的氮源可用于合成()A.核糖B.核酸C.脂肪D.淀粉【答案】B【解析】【详解】核糖、脂肪、淀粉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合成核酸需要用到氮元素,B正确。故选B。16.在三个培养皿中各加入等量但不同种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培养36小时后计算细菌的克隆数(下表)。下列培养皿的结果中,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碳源的是()A.培养皿I和IIIB.培养皿I和IIC.培养皿II和IIID.培养皿III【答案】C【解析】【分析】概念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来源无机碳源:CO2、NaHCO3等有机碳源: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作用①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体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②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Ⅰ与Ⅱ对照,自变量是维生素的有无,说明大多数大肠杆菌生长需要外界提供维生素;Ⅱ和Ⅲ对照,自变量是糖类有无,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糖类主要提供碳源和能源)。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培养基的成分,能够利用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的原则将表格中三个培养皿分为两组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17.欲分离筛选出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应选择下列固体培养基(仅列出了碳氮源)中的()A.葡萄糖,蛋白胨B.葡萄糖,缺氮源C.缺碳源,缺氮源D.乳
本文标题: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中秋作业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2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