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2、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主张①、务必使学生理解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②、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并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他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①、生理发展;②、心理发展;③、社会发展。6、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7、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8、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①、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②、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③、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9、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①、教育对文化的传递;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③、教育对文化的发展。10、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②、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③、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11、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点有:①、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②、坚持全面发展;③、培养独立个性。1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1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①、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体力和体质的发展非常重要,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的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基础,故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它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社会工作的本领,故智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德育(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性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故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处于引领地位。)④、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赞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它在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故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⑤、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教育,故综合实践活动同样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4、为什么要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对于普通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这五个方面,既各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缺一不可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其整体功能。第五章、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则和条例等。2、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学者朗格朗所倡导的终身教育引起广泛关注。终生教育是人一生个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前者从纵向上讲,说明终生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生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3、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历史上的两个学制①、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②、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制”。这个学制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给各个地方留有伸缩余地。第六章、课程1、教科书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2、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4、学科课程概念含义、代表人物及特点①、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的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②、学科课程的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并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③、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④、活动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注意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并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5、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①、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②、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第七章、教学(上)1、教学概念与其他之间的比较①、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向学生进行教育。)②、教学与智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交叉关系。教学是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智育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③、教学与自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学生的自学有两种,必须加以区分。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内、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包括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它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内容广泛。2、教学是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最有效的活动,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而班主任中心工作是组建班集体。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5、赞科夫的教学过程思想:他进行了长达13年的“教学与发展”实验,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6、维果茨基曾概括心理和教育学界存在的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把教学与发展看做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教学被理解为纯粹从外部来利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可能性;第二种是把教学与发展混为一谈,将教学过程与发展过程等同起来;第三种认为教学不仅可以跟在发展的后面走,不仅可以和发展起步并进,而且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的前进,并在它里面引起新的构成物。他赞成第三种观点中最后一种情况,并提出“最近发展区”之说。他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7、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③、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⑤、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第八章、教学(中)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2、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4、四个概念的辨析①、教学方式:狭义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构成教学方法运用的细节或形式。它本身不能独立的完成某种教学任务。广义的教学方式外延很大,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甚至涉及教学内容的组合与安排。②、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和设施。③、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④、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它有目的性,也有主动性,充分体现在主题的认识、意愿、谋略和选择,具有个人的主观性、能动性、选择性。还有调控性。教学策略的提出与思考,有助于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对教学任务、内容及其完成的主、客观条件,作全面、总体的思考与决策,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学质量。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概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②、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第九章、教学(下)1、肯定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并不意味着它完美无缺。2、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的,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和数量,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备好课,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4、上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求:①、明确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或失败的一个主要的依据。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和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觉察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就要立即反思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④、解决学生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⑤、组织好教学活动。⑥、布置好课外作业。第十章、德育1、德育①、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理论领
本文标题:教育学复习要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6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