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立的一个人,不会产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产生礼的要求和行为。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孟子指出,“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规范。所谓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和“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面貌就会不那么好看。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情感,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孔子十分重视敬在礼的行为中的意义,他从人与禽兽之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弟子子路的回忆,“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甚至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在各种礼仪中,敬的情感最为重要,而国君的婚礼又最能体现敬的情感。国君亲迎新娘,既是爱慕,又是敬重,把这种爱与敬的情感推而广之,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谓辞让,亦称退让,“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辞让是与恭敬紧密相连的德行,其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为“三揖三让”。“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三揖”是凡入门,将右曲揖、北面揖、当碑揖。“三让”是凡升阶,宾主尊卑相同时,一同升阶;宾主尊卑不同时,则尊者先升。“三揖”作为迎送规定,有利于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三让”并不改变主客体的实质行为,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该先升阶的人还是先升阶,其意义在于给对方以被尊重的心理感受,宾主正是在辞让中体现出教养与风度的。孔子认为辞让既是君子遵礼的表现,又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彼此作揖谦让,然后登堂比射。射毕,走下堂来,彼此作揖,胜者罚负者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无论赢者还是输者,辞让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真是令人意往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能够使弱者、居下者、失利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认同。(摘编自夏海《浅论儒家之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的要求和行为发生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单独一个人不存在“礼”的问题。B.“揖”是重要的辞让礼节之一,指的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C.“辞让”的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一本质突出表现在迎送、授受仪式中的“三揖三让”上。D.孔子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国君把对新娘的爱和敬推广开来,就有可能治理好国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檀弓上》来说明,相对于礼的外在形式,孔子更重视祭礼和丧礼中的情感因素。B.文章第三段先解释了辞让的内涵,然后分析辞让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做法,最后阐述了辞让的意义。C.作者在论证“辞让”时,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内容充实,有理有据。D.本文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第一段概述了“礼”的两方面的表现,第二、三段分别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恭”是礼在容貌上的表现,“敬”是礼在内心情感上的表现,外表“恭”的人内心也一定会“敬”。B.礼仪本身是有等差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因此古人就用恭敬和辞让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对等。C.辞让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辞让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辞让的结果,它能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D.即使客人身份不如主人尊贵,主人也应当让客人先升阶,客人也应当听从主人的建议,这符合儒家之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4月1日,我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通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目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新区规划编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材料二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材料三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打造具有相当规模、发展环境更优的集中承载地,一方面,将吸引部分功能在集中承载地集聚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促使北京实现“瘦身健体”;另一方面,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可以避免零打碎敲、盲目布局,提升疏解效率。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可以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国以及国际创新要素和资源,能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城,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通过推进简政放权、管放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作出表率和示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主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及与之相配套的部分优质公共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强化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整合现有城镇体系,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发展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典型缩影。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升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河北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缩小与京津两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在促进三省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探索新路子。材料四雄安新区在全域组织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把与老百姓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承载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记忆列为普查和保护对象,分门别类建档“存根”。截至目前,共登记不可移动类遗存592处,可移动类遗存345件(套)。2018年初,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全域组织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这是一次全方位的乡土文化调查登记和传承活动。老房子、老井、老树、老磨盘、供销社、乡村卫生院、影院、戏台、桥梁、水闸、水塔、雄县佐各庄烈士墓、安新端村惨案遗址、圈头音乐会、鹰爪翻子拳、雄州黑陶制作技艺、郭村狮子会、雁翎大刀、大田庄村苇编字花席等,承载着雄安人民共同历史记忆的遗存陆续被建档“存根”。据援助新区工作的河北省文物局调研员刘洁介绍,从调查成果看,三县大部分村庄均有遗存分布,这些遗存是新区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优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B.雄安新区的建设,分为起步、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由起步区到中期发展区再到远期控制区,区域面积将不断扩大。C.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县,这三地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现有开发程度较低的不足。D.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那些能够承载集体记忆的遗存,它们对于雄安新建设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是立足于未来,所以它是千年大计。B.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这应该是设立新区选址的考虑因素之一。C.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方面会减轻北京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意义也将逐步削弱。D.文化建设是雄安新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体现了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长远目光。6.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我坐班车回老家,经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师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班车都会在这儿停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为什么?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80年代那会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但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结果,当年轻人把一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年轻人说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而那些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他一程。送的次数多了,所有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轻人,直到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的班次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但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乡亲们特意去县邮局申请了一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轻人的感谢信。人走了,但信还在。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我想问,年轻人叫什么名字?刚开口,却已泣不成声,终究是没有问成。有些遗憾,但又有些许安慰,至少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如果可以,我想再加两个字,邮递员哥哥。(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面对“我”的询问,司机师傅只是“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B.“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这一细节描写凸显出年轻人的责任意识,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
本文标题: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7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