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西安事变论文篇一: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献综述关于“西安事变”的研究综述陈苗历史系历史学“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对开启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成果颇多,呈现出从多角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史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而且新的史料不断被发掘利用,其研究的方向逐渐从社会学、政治学拓展到新闻学、心理学方面,而其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事变发生的原因;(二)关于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三)关于事变解决的国际国内力量;(四)关于主要人物在和平解决事变中的作用;(五)关于张学良送蒋返宁的原因和后果问题;(六)关于事变是否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推动蒋介石走向抗日道路问题。关于事变发生的原因,黄道炫的《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中认为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坚持片面抗战,而张学良和中共坚持全面抗战,是不同抗日观念的冲突。而胡欣红则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西安事变,在《运用心理学解析西安事变》中通过对当事人张学良与蒋介石心理世界的剖析,张与蒋存在的动机、性格,情感、人生经历等方面的冲突来阐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张同新在《从国家观的演变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结》中认为是张学良的特殊身份、地位与传奇式经历使他国家观的产生表现出曲折、反复和多变的特点,最终才形成了其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命运之所系的关键,发动了西安事变。蔡克文在《救国会与西安事变》中认为,救国会推动了张学良、杨虎城的转变与合作,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为西安事变的发生作了积极的准备,“七君子”事件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诱因之一。关于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刘圣陶、罗雄在《博弈论视角下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利益冲突与妥协的工具,面对西安事变引起的政治危机和军事危机,张、杨和中国共产党一道,在理性决策下,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张雪山的《共产国际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作用》认为共产国际及联共布中央酝酿并改变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走向,张学良执意送蒋返宁是幻想破灭与政治谋骗双重打击下的无奈之举。赵书刚、赵阳的《论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因素》,从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苏联都起着巨大作用,它的直接影响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可能。此外,还有人专门介绍了宋美龄、宋子文、端纳等人在事变和平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如陈答才的《宋子文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陈莉莉、梁星亮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的《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等等。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把研究方向对准“西安事变”后的社会舆论方面,从而尝试从新闻学的角度去审视这段历史。刘喜发、王彦堂的《论国内外舆论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作用》中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各种舆论普遍要求南京与西安采取克制态度,避免事态扩大化,另一方面,各种舆论吁请张、杨尽速释蒋回宁;王鹏的《<大公报>与西安事变》从《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总经理胡政之和记者范长江对事变所做的宣传和对事变和平解决产生的影响来论述社会舆论带给事变当事人张学良和东北军的强大精神压力促其反省,转变态度;何扬鸣的《论西安事变中新闻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认为西安事变与其完成的历史转折,很大程度上恰恰是靠国内外的新闻舆论,在人类新闻史上可以算得上经典了;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张可在其《框架理论视野下西安事变的媒体呈现----以<大公报>、<解放日报>(西安版)、<中央日报>为样本》以框架理论的知识对各大报纸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来勾勒出三类媒体自身潜在的新闻报道框架和其对公众传达出不同信息,潜移默化地对西安事变的解决造成不同方向的推动和影响。但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多是以新闻媒体为支撑,如《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解放日报》、《朝日新闻》等国内外各大报刊,却很少进一步挖掘其他代表人们意志的史料,如当时参与人员的日记、书信、电报、访谈、回忆录等等。另外,这些研究成果多注目于社会舆论的走向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却很少去窥探当时中国的国情,实为其研究存在的缺陷之一。对于近十年来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研究角度的狭隘性与局限性,以扎实的史实考证和个案研究为前提的、采用多种科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学手段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著作十分少见,研究者应进一步更新观念,有所创新。其次,要注重研究视野的前瞻性与实效性,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参考文献:[1]张可.框架理论视野下西安事变的媒体呈现[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5.[2]何扬鸣.论西安事变中新闻舆论的作用和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3]沈洁.《大公报》与西安事变[J].新闻大学.2005[4]王鹏.《大公报》与西安事变[J].纵横.2007(02).[5]王子蕲.《申报》视角下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01).[6]胡勇.略论西安事变前后的民众心态[J].史学集刊.2021.[7]王志刚.日本对西安事变的观点和反应[J].抗日战争研究.2021(03).[8]刘喜发、王彦堂.试论国内外舆论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作用[J].史学集刊.1998(03).[9]刘敏、陆卫明.舆论导向与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03).[10]梁严冰、董艳华.《申报》报道的西安事变[J].百年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潮.2007.4.[11].《申报》视角下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01).[12]刘圣陶、罗雄.博弈论视角下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3]张同新.从国家观演变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结[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张雪山.共产国际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5]李群.解析西安事变善后阶段的《大公报》言论[J].黑龙江大学.2008.[16]蔡克文.救国会与西安事变[J].中共市委党校学报.2004.[17]赵书刚、赵阳.论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因素[J].贵州社会科学.2021.[18]陈答才.宋子文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9]黄道炫.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J].历史教学.2004.[20]樊美玲、浦晓业.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对当时社会心理的准确把握[J].哈尔滨市委党校报.2021.9.[21]陈莉莉、梁星亮.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22]胡欣红.运用心理学解析西安事变[J].历史教学.2021(02).篇二:近代史纲要论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背后各方势力的制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背后各方势力的制衡【摘要】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开端。本文结合作者查阅到的一些历史资料,分析在西安事变中各方势力的利益和主张,进而得出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各方势力相互制衡、相互妥协得出的结果。【关键词】西安事变张学良蒋介石何应钦宋美龄周恩来和平解决相互制衡【正文】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还笼罩在一片夜色苍茫中,熟睡中的蒋介石还没有嗅到空气中异样的气息。一声枪响划过寂静的夜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此爆发。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提出八项主张,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西安事变的爆发让中国再次走到了抉择的边缘,失去统帅的南京方面扬言讨伐,宋美龄和宋子文主张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极力相劝,蒋介石从拒绝屈服到接受协议,共产党反复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斡旋期望和平解决。最终,西安事变没有酿成大规模的内战,而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可以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各派势力相互制衡的结果,下面结合所查阅到得一些史料,简单谈谈个人对此的一些看法。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作为事件的主角,张杨二人的态度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便是事变初期,蒋介石拒绝让步之时,张杨二人的态度就早早为事件定下了基调,这也是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基础。从西安事变爆发的过程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蒋介石持续敦促张学良剿共,以达到“一斧两砍”的目的,这固然是与张学良的利益相冲突的。另一方面,西安学生在12月9日大规模游行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蒋介石却怒称要射杀学生,这激起了张学良的强烈不满,也成为了“兵谏”的导火索。事实上,虽然采取“兵谏”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但张杨二人的初衷是为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担心,如果在事件中蒋介石丧生,中国可能重新走上北伐前群龙无首、军阀混战的格局,这显然不是当年为了维护全国统一而宣布“东北易帜”的少帅所希望看到的。因此在整个事件中,张杨一直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事件,而处处保护着蒋介石。在发动事变前,张学良就一再强调要“活捉”,要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张学良甚至煞费苦心,特地安排负责行动的一〇六师师长白凤翔与蒋介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石相见,目的就是为了让白凤翔认住蒋介石,避免在混战中错杀蒋介石。张杨二人从一开始就把“捉蒋”定性为“兵谏”,而非“叛乱”,这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直接影响了二人后期的态度。二人一直坚持劝服蒋介石,在南京方面轰炸西安时,通过紧急与宋美龄及周恩来会谈,保证蒋介石安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二、南京方面的分歧12月12日上午十时,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宣布“扣蒋兵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特别是南京国民党政府内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讨伐”与“营救”两种力量不断角力,瞬息万变。各地方军阀也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各怀鬼胎。而在国民党内部,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央方面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与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主和派的斗争。当天晚上,南京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及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由何应钦暂掌军权的决议。当时黄埔系的一些青年将领,纷纷要求“血洗”西安,以表达对蒋介石的忠诚。在这种主战的气氛下,12月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推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迅速指挥国民党军队扫荡西安。与此同时,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为首的宋氏家族坚持认为西安事变应以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希望通过谈判来使蒋介石获释。宋美龄认为所谓的军事讨伐,只会促成蒋介石速死。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事实上,何应钦坚持武力讨伐,既有对党国利益的考虑,也有个人利益的因素。于党国利益来说,何应钦作为中央的二号人物,自然忌惮地方势力的上升。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上理性地分析,他坚持认为如果采用和平方式等于纵容了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权威。另一方面,当时日本为了从中渔利,向国民党中央施加压力,声称如果国民党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将采取强硬手段,而何应钦恰恰是亲日派。何应钦主战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出兵讨伐缓解与日本方面的矛盾,拖住日本,避免与日本的战争提前爆发。而于个人利益上来说,原因是很明显的。在讨伐西安时,何应钦曾电请汪精卫早日回国,准备建立汪何联立政权,这也反映了何应钦的野心。作为国民党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一旦在讨伐中蒋介石丧生,他就可以在平息叛乱的同时夺取军政领导权,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的结果,符合其个人利益。但宋美龄并没有放弃和平解决的努力,在她的力争之下,何应钦勉强同意,请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于12月14日飞往西安探明情况。端纳受宋美龄之托与蒋介石长谈,并
本文标题:西安事变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9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