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一普通班化学试题(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逐渐增加D.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解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详解】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故A不选;B.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故B不选;C.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故C不选;D.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故D选;故选D。【点睛】解题关键: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并注意正确描述元素周期律的每一项内容,如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下一周期从左到右重复这一规律,而不能断章取义,描述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与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有关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化合价D.核内中子数【答案】B【解析】【分析】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详解】A、原子序数大的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如Ar为40,K只有39,由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不选;B、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B选;C、由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可初步确定主族元素所处主族序数,但不能确定所在周期,故C不选;D、原子序数大的元素,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多,同一元素可能有多个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中的中子数不同,由核内中子数不能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D不选;故选B。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镁的金属性比钠强B.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C.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D.水的热稳定性比氨气强【答案】A【解析】【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镁的金属性比钠弱,故A错误;B、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故B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故C正确;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增强,水的热稳定性比氨气强,故D正确;故选A。4.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A.快B.慢C.相等D.无法判断【答案】D【解析】v=ct=·nVt中,△n、t已知,但V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甲、乙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D。5.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速率可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反应的快慢,故正确;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正确;C、可逆反应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为0,故错误;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提高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考点: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C.放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吸热反应没有应用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铝热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水或酸的置换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吸热反应指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详解】A、燃料的燃烧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能量更低的物质,都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不完全燃烧产物继续燃烧还会放出能量,所以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故B正确;C、放热反应的逆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D、吸热反应有应用价值,例如用来降低温度,故D错误;故选D。7.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和性质的递变性分析。【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故B正确;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O、F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D、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D正确;故选C。8.一定量的锌粉和3mol/L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人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总量的是()①铁粉②银粉③石墨粉④稀硝酸⑤CaCO3⑥浓盐酸A.②④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⑥D.②③④⑥【答案】C【解析】①加入铁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反应完毕,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H2的总量增大,①错误;②加入银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②正确;③加入石墨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③正确;④稀硝酸,硝酸与锌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④错误;⑤加入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⑤错误;⑥加入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⑥正确;选C。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B.在氯化钠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D.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答案】C【解析】A.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故A正确;B.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存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B正确;C.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不一定有电子得失,如复分解反应中离子键的形成,故C错误;D.活泼的金属元素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均达到稳定结构,这样体系的能量降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C。10.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B.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C.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D.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A错误;B.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B正确;C.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熔、沸点有影响,C正确;D.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分子间作用力的判断【名师点晴】明确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物质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其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一般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但不能影响物质的稳定性。1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整个反应中△H=E1−E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C.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整个反应中△H=(E1-E2)+(E2-E3)-E4=E1-E3-E4,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A.食盐B.生石灰C.硝酸铵D.蔗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石灰放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答案B。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物理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3.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B(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A为0.5mol,B为0.4mol,C为0.2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A.0.025mol/(L•s)B.0.0125mol/(L•s)C.0.05mol/(L•s)D.0.1mol/(L•s)【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υ=△c/△t计算。【详解】根据4A(g)+B(g)=2C(g),生成C为0.2mol,反应的A为0.4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υ(A)=0.424molLs=0.05mol/(L•s),故选C。14.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力分别是()A.化学键,化学键B.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C.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D.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克服的是化学键;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属于物理变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答案选B。考点:考查物质变化过程中微粒作用力的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答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15.最近发现一种新微粒O4,有关这种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结构与P4相同B.它的摩尔质量为64C.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D.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答案】C【解析】【详解】A、同族元素性质相似,O4的结构与S4相同,故A错误;B.它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故B错误;C.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O4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它是由氧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故D错误;故选C。16.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食盐和蔗糖熔化B.碘和干冰升华C.钠和硫熔化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中食盐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熔化时破坏离子键,蔗糖由分子构成,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B中碘与干冰升华都是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中Na金属单质是金属晶体,靠金属键聚集在一起,破坏的金属键。硫是分子晶体,熔化硫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D中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克服的是共价键,氧化钠是离子晶体克服的是离子键。考点:各物质内,键类型的判断。1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又为燃烧热的是()A.H2(g)+1/2O2(g)=H2O(g)△H=-241.0kJ/molB.CH4(g)+3/2O2(g)=CO(g)+2H2O(l)△=-607.38kJ/molC.C2H4(g)+3O2(g)=2CO2(g)+2H2
本文标题:陕西省黄陵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9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