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的血浆pH在7.35~7.45,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B.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若内环境失衡,会导致机体病变。【详解】A、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会使正常人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A正确;B、心肌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故其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错误;C、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释放到内环境中随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其中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故选B。【点睛】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对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2.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等B.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C.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D.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可以看作是内环境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抗体、淋巴因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物质,A正确;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呼吸酶是细胞内的物质,均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C、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正确;D、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由内环境运输,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故选B。【点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的、细胞膜上的以及与外界相同的腺体或管道分泌的物质。3.如图表示人体在环境条件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各项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B.切除性腺——促性腺激素C.饭后0.5h——胰高血糖素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增加,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食物缺碘时,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会减少,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类(多肽类),A错误;B、切除性腺后性激素分泌不足,通过机体的负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B正确;C、饭后0.5h,食物中的糖类转化为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故温度过高时,为维持机体温度平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不会增加,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并能读懂题图信息是解题关键。4.假如正常人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形成在大脑皮层B.人体在30℃和0℃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关系是a1=b1=a2=b2C.从30℃进入0℃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从0℃进入的30℃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正常人体处于0℃、30℃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恒定,体温恒定的原因是产热等于散热,所以在0℃时,a1=b1,在30℃时,a2=b2。【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感觉)的形成部位形成在大脑皮层,A正确;B、与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与外界温差大,散失的热量多,所以产热也多,由于人体温恒定,所以a1=b1a2=b2,B错误;C、从30℃进入0℃环境中,温度降低,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产热量增多,C正确;D、从0℃进入的30℃环境中,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是把握体温恒定的原因是产热等于散热。5.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③④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a传至b的过程中,①膜外电流方向是a→bC.③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N的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表示轴突,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A错误;B、由于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所以兴奋由a传至b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a,B错误;C、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④(突触前膜)释放再作用于⑥(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型两种,故神经递质递质不一定引起N的兴奋,D错误。故选C。【点睛】明确突触定的结构及兴奋的传导特点是解题关键。6.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乙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因B上有神经节,故可判断B为传入神经,进一步可确定A是感受器、C是中间神经、D是传出神经、E效应器,甲、乙是神经中枢,且甲是高级中枢。【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A错误;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为受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为A→B→C→D→E,C正确;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型两种,故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C。【点睛】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7.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B.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C.a至b段为动作电位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A、C、从图甲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故A、C错误;B、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钠离子外流,B错误;D、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D。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B.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C.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D.大脑皮层语言H区受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详解】A、反射完成的基本条件:完整的反射弧,足够强度的刺激,A正确;B、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B错误;C、反射活动是靠反射弧完成的,其中兴奋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C正确;D、大脑皮层语言H区受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反射的定义、分类及兴奋的传递特点。9.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e表示促性腺激素,则a产生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b和cB.若b表示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则信号在ab之间只能单向传递C.若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则b为淋巴,c为血浆D.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详解】A、若e是促性腺激素,则b为垂体,a为下丘脑,下丘脑产生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c,A错误;B、若b为神经中枢,则a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e为传出神经、c效应器,信号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a→b,B正确;C、淋巴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若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则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C正确;D、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即抗利尿激素,D正确。故选A。【点睛】正确解答本题需要透彻理解题图各字母的含义,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10.人紧张时,肾上腺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安静时,下丘脑通过神经控制心脏,使心跳减慢,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神经为传出神经、②神经为传入神经B.兴奋在②神经与肾上腺细胞间的传递是双向的C.心肌细胞膜既有肾上腺素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心脏跳动的调节方式紧张时为体液调节,安静时为神经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下丘脑为调节中枢。【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②神经与肾上腺相连,可引发肾上腺的相关效应,故②神经为传出神经,①神经为传入神经,A错误;B、兴奋在②(传出神经)与肾上腺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CD、由题干信息“肾上腺素增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安静时,下丘脑通过神经控制心脏,使心跳减慢”,由图示可知肾上腺素释放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故在心脏跳动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且两种方式均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故心肌细胞上既有肾上腺素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透彻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与判断方法是解题关键。11.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h)01234胰岛素含量(μU·mL)14.212.08.97.56.2胰高血糖素含量(Pg/mL)65100153220420A.胰岛B细胞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从表格中数据可知,运动员长时间运动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含量逐渐降低,胰高血糖含量逐渐增多,两者在调节血糖方面呈拮抗的关系。【详解】分析表格可知,胰岛B细胞增多,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降低,A错误;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血糖浓度会暂时降低,但是有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血糖浓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B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共同调节血液中血糖的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的转化而升高血糖,从而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中的数
本文标题: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0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