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长子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长子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黄培昭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证明了“中式教育”更胜一筹。B.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C.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D.英国教育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盈盈的。B.英国学生虽然学习了启迪人心智的艺术、文学,但缺乏应试技能,所以他们的数学普遍较差,甚至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C.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D.因为英国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所以,他们很需要“中式教育”的“勤学苦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B.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难以独自对应未来的挑战。C.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D.中英教育只要相互借鉴、学习别国模式,就能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的题。(12分,每小题3分)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①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②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报:答复,给回信B.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父母丧事C.还称旨称旨:符合皇上的心意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可否:能不能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B.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C.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D.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来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虞美人·枕上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8.关于《虞美人·枕上》一词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一钩残月更是增添了别离之苦。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E.下阕抒伤别之苦。开头两句,借景抒情,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烬”与“剩”的鲜明对比写出伤别的深重。9.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在《师说》中也非常赞同这种向他人广泛学习的态度,认为学习不必拘泥于身份,原因是:______,______。(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生机勃勃秋景的句子是,。(3)在《劝学》中荀子指出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其中谈空想不如实实在在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⑤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⑥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⑦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
本文标题:山西省长子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1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