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6题(共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劣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惑:糊涂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找出与“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⑵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言名句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14分)寂寞荀子王善鹏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心便油然而生。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茅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玷先生。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彗星》。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眼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公里外长眠的荀子,不知感想如何?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像是在背诵荀先生的那篇名作:“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王思玷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协的倡议下,兰陵的仁人志士们自筹资金树立的,雕像下面的石座四周密密麻麻刻满了捐钱人的名字。这不难看出,兰陵人还是挺慷慨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一生的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行》却情有独钟。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客中行》不是诗,更像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李白为兰陵酒制造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座大白楼的建造施展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内治外联,实惠于民,政平而民安。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予庙,荀子庙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1977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苍山县革委会另立保护标志碑一座。我定眼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有删改)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因为家乡沉睡着影响了炎黄子孙的圣贤——荀子而感到自豪,但同时也为家乡人对荀子墓的冷落而感到不安。B.兰陵酒的商标上有李白的诗篇,还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对于兰陵人的精明,作者还是感到十分钦佩的。C.作者想象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像是在对着荀子墓背诵荀子著名篇章,这表明作者认为荀子应该得到包括王思玷在内的人们的尊重。D.作者思路开阔,笔法灵活,将与兰陵有关的名人一一写来,挥洒自如,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12.本文的题目是“寂寞荀子”,文中却又花费大量笔墨写了另外两个人物——王思玷和李白,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倒数第二段转而写荀子墓(庙)的历史,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现在也许还会有人问:学习人文学科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虽然学习人文学科不能带来______的经济效益,不能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它往往能改变人们的观念、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受到人文学科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衡量,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巨大效益。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人文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如果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就会导致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能否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不仅要看中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还要看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让人的成就,成为国际上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要跟上,人文学科也要加快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关于人文学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而要有长远眼光,看到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用”。(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4日07版《人文学科有“大用”》)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妙手回春耳濡目染刮目相看一言九鼎B.妙手回春潜移默化侧目而视举足轻重C.立竿见影潜移默化刮目相看举足轻重D.立竿见影耳濡目染侧目而视一言九鼎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人们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B.如果人们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就会导致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C.人们如果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D.人们如果普遍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就会导致一个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局面。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人文学科B.发展人文学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C.发展人文学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唯一途径D.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唯一途径,是发展人文学科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B.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18.下列句子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A.“三岁四岁狗也嫌。”小点点一会儿爬到床上翻跟头,喊“我是
本文标题:山西省运城市永济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2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