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要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说明宗法制()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2.《旧唐书•穆宗纪》载:“以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门下省)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朕欲加恩,制官放下。制命始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C.门下省握有人事决定权D.体现了唐代决策的民主性3.王袆在《送申巡检之官序》中记载:“至正十一年,海内多故,天子命勋旧大臣行中书省以镇外服,且以为去朝廷远,事有机速,不可律于常制禀命而行。凡军旅、钱粮、铨选之事,一听其便宜行之。”这说明元朝行省A.权力不再受到中央的节制B.获得了较大的事务处置权C.一直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力D.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4.《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从中获悉九品中正制的创立A.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B.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C.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D.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5.《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A.清初开始设立内阁制B.翰林院成为中枢权力机关C.军机处逐步取代内阁D.内阁职权变化折射皇权加强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7.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在法军攻陷北京的当天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皆持快枪。”他记述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某事件发生后清廷极为惊恐,匆忙颁行谕令:“……此举不容轻视,决议用全力痛剿之,今日已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亲帅近畿陆军两镇乘车南下,先电豫抚就近拔赴援。海军统领萨镇冰亦赴鄂会剿。”此次“会剿”是为了()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抵抗八国联军侵华C.平息“保路运动”D.扑灭辛亥革命之火9.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A.认为反帝反封是终极目标B.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足C.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性质D.对资本的属性认识深刻10.右图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A.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B.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11.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开展了土地革命B.实施了游击战术C.建立了民主政权D.获得了苏联支持12.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到: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企图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取得了正面战场最大胜利D.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13.8月7日傍晚,他们毅然决然地分三路向……急进。这段路上,不仅要越过陇海铁路,而且还面对黄泛区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条河流。蒋介石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会走这样一着险棋,还以为他们只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这一行动A.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B.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标志着战略决战的开始D.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4.“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反映当时英国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B.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D.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15.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16下列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扼杀了3项“新政”立法,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1936年1月6日最高法院以6对3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1936年6月1日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A.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B.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C.最高法院非常时期过度集权D.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17.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意见一意见二最终方案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院的同意。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18“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定民主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9.“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这部宪法”()A.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D.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2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21.近日《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C.2005年,“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D.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22.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3.“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1787年宪法》D.《人权宣言》24.“3月8日到12日,彼得格勒城的妇女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失业的工人,缺粮、断饷的逃兵与贫穷的农民趁机加入……”该事件使俄国()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5.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其中第21题15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26.(15分)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唐朝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3分)(2)据材料二,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3)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4分)(4)据材料四,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3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2分)27.(2018南通一模)(13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
本文标题: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3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