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会发生下列生理活动中的()①基因的选择表达②丙酮酸的分解③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④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缩合⑤氧气的产生与消耗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的种类和数目不断增加,细胞数目增加是有丝分裂的结果,细胞种类增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没有发生减数分裂,所以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过程;该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过程;种子萌发过程不会发生光合作用,不会有氧气产生,只有氧气的消耗。故选D。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末端的那个脱氧核糖连了一个磷酸,A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在RNA病毒中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上的也称为基因,一个DNA分子上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一个基因中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复制后),D正确。3.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的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B.清楚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培养基中生长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S基因不表达,R基因表达,则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由图可知,可诱发生芽瘤形成,A项正确;因T-DNA已经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因此,即使除去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因细胞中含有T-DNA,肿瘤仍会生长和分化,B项错误;因肿瘤组织细胞中含有S、R基因,可产生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因此在不含有该激素的培养基上可以生长,C项正确;S基因控制植物生长素合成酶的合成,R基因控制细胞分裂素合成酶的合成,两种基因的表达关系决定植物产生肿瘤的种类,从而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决定性状,D项正确。4.下图表示基因决定性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Ⅰ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②Ⅲ过程可以表示酪氨酸酶与人类肤色的关系③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④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⑤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Ⅰ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⑥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Ⅰ、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分析:I是转录,II是翻译。【详解】Ⅰ是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ATP为其直接供能,故①错;Ⅲ过程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来通过控制黑色素的形成,进而控制人体的肤色,故②正确;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Ⅰ过程形成的mRNA不同,故③错;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要看该变异产生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故④错;多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体内糖类和蛋白质含量丰富,所以Ⅰ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故⑤正确;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Ⅰ、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故⑥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图,考查基因控制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难题。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个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详解】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是通过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而成。双链DNA分子中:A=T、G=C,A+G(C)/T+C(G)=1,一条单链中A+G(C)/T+C(G)与另一条单链中该值是倒数关系。整个DNA分子中,A+T/G+C=每一条单链中A+T/G+C,只有C正确。【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及有关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6.①、②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①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②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①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②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①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②可起始多次【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甲为DNA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进行反方向的物质合成,各生成两条子链,符合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图乙:乙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各生成一条单链,符合转录的过程特点。【详解】A、由题图可知,甲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该过程是半保留方式,产物是双链DNA分子,乙是转录过程,没有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产物是单链RNA,A错误;B、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B错误;C、DNA分子解旋时,DNA分子的复制需要解旋酶,转录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以及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7.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改变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小于4200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察与DNA分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具体分析。【详解】A、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可以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A正确;B、根据题干,设这是第一条DNA单链,则,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二条链的碱基比例为:,所以两条链中的,则腺嘌呤所占的比例,该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的数目是60,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个,B错误;C、根据B项分析:两条链中的,C正确;D、总共有400个碱基,则每一条链上的碱基总数是200个,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种,D正确。故选B。8.以下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3H标记的尿苷提供给植物,一段时间后,只有分生区可检测到放射性B.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可在O2中可检测到放射性C.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50%是有放射性的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生物课本中: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均利用了该手段。【详解】A、尿苷是RNA的合成原料,因每个活细胞基因都会表达,所以用标记的尿苷提供给植物,一段时间后,所有活细胞都可检测到放射性,A错误;B、用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含有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水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B正确;C、因为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用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人含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是有放射性的,C错误;D、DNA中不含S元素,所以不能用S标记DNA,D错误。故选B。9.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科学实验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进行遗传规律研究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C.赫尔希和蔡斯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正确.(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A正确;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做的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模型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识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区分各种模型。10.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不含BrdU的链为深蓝色,含BrdU的链为浅蓝色。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如图a~c依次表示加入BrdU后连续3次细胞分裂中期,来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8条染色体上B.b图每条染色体上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C.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D.c图中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根尖分生组织在培养液中能进行有丝分裂,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图中两条染色单体中的DNA都是一条链含BrdU,另一条链不含BrdU;b图中每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是一条链含BrdU另一条链不含BrdU,另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是两条链都含BrdU;c图中上面两个细胞的染色体中的DNA情况与b图相同,下面两个细胞的染色体中的DNA均是两条链都含BrdU。【详解】A、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位于4条(着丝点没有分裂)或8条(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上,A正确;B、b图中每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3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