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曲线X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0~8min,H2的化学反应速率v(H2)=34mol·L-1·min-1D.10~12min,N2的化学反应速率v(N2)=0.25mol·L-1·min-12.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SO2转化为SO3的反应,某化学研究小组在450℃时,在一容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研究该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得出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n(SO2)/moln(O2)/moln(SO3)/mol00.2000.1000100.1900.0950.010150.1600.0800.040200.1600.0800.040250.1500.1500.050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10min内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SO2)=0.010mol/(L·min)B.15~20min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C.工业上常用增加SO2的量来提高O2的转化率D.20~25min内,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O2的物质的量3.根据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I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B.由图II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C.由图II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D.III在10L容器、850℃时反应,由图知,到4min时,反应放出51.6kJ的热量4.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s)+H2O(g)CO(g)+H2(g)△H0,测得c(H2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5min时该反应的K值一定小于12min时的K值B.0~5min内,v(H2)=0.05mol/(L·min)C.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D.该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5min时小于12min时的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平衡:CO(g)+H2O(g)CO2(g)+H2(g)ΔH。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0B.在T2K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v正v逆C.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小D.若T1K、T2K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都易溶于水,所以BaSO4是弱电解质B.一定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可能比稀硫酸强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金刚石不导电,因此金刚石是非电解质7.某化学反应其△H=﹣198kJ•mol﹣1,△S=348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B.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C.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8.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D.v(H2O2)=v(H2O)=v(O2)9.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热ΔH=2×(-57.3)kJ·mol-1B.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甲烷的燃烧热C.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1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10.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1mol下列化学键生成气态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H—H436kJ;Cl—Cl243kJ;H—Cl431kJ。下列所得热化学方程式或结论正确的是()A.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B.2HCl(g)=H2(g)+Cl2(g)的反应热ΔH0C.H2(g)+Cl2(g)=2HCl(g)ΔH=﹣183kJD.相同条件下,H2(g)+Cl2(g)=2HCl(g)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相等11.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能说明反应:C(s)+H2O(g)CO(g)+H2(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气体的压强不变②每生成n个CO分子同时生成n个H2分子③四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1:1:1:1④气体的密度不变⑤断裂2n个H-O键同时断裂n个H-H键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A.①④⑤⑥B.②⑤⑥C.①⑤⑥D.①②④⑤⑥12.醋酸在水中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CH3COOHCH3COO—+H+ΔH0,下列操作能使H+浓度增大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B.小心加热升温10oCC.加入锌粉D.加入固体CH3COONa13.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右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C.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D.增压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14.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x+y<z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大1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二、填空题1.(12分)今有①CH3COOH;②HCl;③H2SO4三种溶液,选择填空: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E.①>②=③D.①=③>②F.①<②=③G.①=②<③H.①=②>③(1)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是。(2)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需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3)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③三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要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关系为。(4))当它们p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锌,则开始时反应速率,若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相同状况),所需时间。(5)将p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10倍后,pH关系为。2.(12分)830K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H<0,K=0.5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填“是”与“否”),此时v(正)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4)平衡后再加1molCO和2molH2O,则CO的转化率将3.(12分)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A(气)+B(气)C(气)(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mol。B的转化率为(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mol。此时B的转化率为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3)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ba。理由是4.有0.1mol/L的a.盐酸,b.硫酸溶液,c.醋酸溶液各50mL,试比较:(1)三种酸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三种酸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2)三种酸跟足量的锌反应,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不考虑Zn的纯度及表面积等问题)。(3)三种酸跟足量的锌反应产生H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4)三种酸分别跟0.1mol/L的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答案一、BDDACBDACAABDC二、1.(12分).(1)A(2)H(3)B(4)C,F(5)F2.(12分)(1)略(2)大于此时浓度商Qc=0.330.5,向正反应方向进行(3)减小减小(4)不变3.(12分)(1)1-a,a(2)3a,a(3),I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不变,容器体积减小,而II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体积不变,压强减小。相当于减压平衡逆移,故ba。4.(9分)(1).bac(2).cab(3).bac(4).ba=c(5).ba=c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4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