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的学生,有的是贫的平民,如颜回住在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仲弓的父亲是贱人,公治长曾是犯人。这体现了孔子A.克己复礼的思想B.有教无类的理念C.人人平等的主张D.宽容待人的态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孔子的学生出身各不相同,说明孔子没有因为学生及其家庭而拒绝他们,这是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克己复礼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招收学生的标准,并不涉及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教育理念,不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故D错误。2.孟子认为,国君只顾“君之仓廪实,府库充”,而不管人民的疾苦,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劳动力逃亡。为此,他主张A.实施法治B.严格等级C.实行仁政D.维护周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管人民的疾苦,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劳动力逃亡”,结合孟子的主张可知他主张实行仁政,C项正确;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中没有涉及等级;也没有体现礼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3.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体现了他的思想是A.道是万物的本原B.人性本善C.无为而无不为D.小国寡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知老子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正确;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为与小国寡民的主张,只强调万物的本原是什么。故排除BCD三项。4.针对战国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墨子主张A.法治B.德治C.无为D.兼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墨子的主张是兼爱与非攻等。故D项正确;法治是法家主张;德治是儒家思想;无为是道家思想;故排除ABC三项。5.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A.实行赏罚分明B.法术势结合统治C.进行变法革新D.建立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要在中央”,结合法家的主张可得出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D项正确;ABC三项的内容都是法家的主张,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ABC三项。6.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社会处于转型时期C.思想界出现严重混乱D.独尊儒术局面被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B项正确;诸侯争霸局面是社会转型的一个表现,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百家争鸣并不是思想界的混乱,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独尊儒术局面,故D项错误。7.汉武帝先后以十一年之久,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土、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这些举措A.消除了法家思想的影响B.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树立了黄老学说的权威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土、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都是汉武帝尊儒的体现,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项正确;汉代仍有法律,故不能消除法家思想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对科学的影响,排除B项;此时已经不用黄老学说,C项错误。8.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他主张A.理是万物的本原B.气是万物的本原C.气在理先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可知朱熹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气”,以及理与气的关系,故B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故D项错误。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的作者应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良知两字是参同”,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主张“致良知”,故C项正确;ABD三项的人物都没有涉及到“良知”,故排除ABD三项。10.王夫之指出:世界上没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认为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的,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也就是切矛盾的双方都具有同一性。他的这一认识A.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说B.吸收和借鉴了老子思想C.具有唯心主义的特征D.挽救了儒家思想的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故B项理解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与道家朴素的辩证思想有关,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朴素的辩证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体现,而不是唯心,排除C项;王夫之的主张并不能挽救儒家思想的危机,排除D项。11.某著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该著作应是A.《黄帝内经》B.《干金方》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可知,《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D项正确;AC均成书于汉代,故排除AC项;《干金方》是唐朝孙思邈的著作,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2.明清时期,《封神榜》(三国演义(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小说广为流传,深受民众喜爱。其原因是这些小说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C.弘扬了传统道德观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这些小说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是弘扬传统道德观的一种表现。故C项正确。这些小说并没有都有体现佛教的内容,故A项错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和作者的主观情感息息相关,是否还原了历史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得知,所以不一定增加了历史的真实,也无从得知是否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故B、D项错误。13.唐代书法家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作品中,符合他的风格的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结合所学可知,张旭擅长草书,选项中的作品风格来看,A项是草书的风格,故A项正确;B项是行书,C项是楷书,D项是隶书。故排除BCD三项。14.下面这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寓情于景”。该绘画应属于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风俗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画中有诗有文有印的特点,再结合材料中所说是清代郑板桥的画作,可以得出这是文人画,故B项正确;该画并没有画山水,也没有鸟,更没有展现风俗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15.京剧险谐繁多,蔚为大观。《说唱险谐》中的这段歌词写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喷…”,“红脸”表达的应是A.忠勇正义B.好诈狡猾C.刚直果政D.凶猛骁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并结合关公的形象,可知“红脸”表达的是忠勇正义,故A项正确;“白脸”表达的是好诈狡猾。“蓝脸”表达的是刚直果政。“黄脸”表达的是凶猛骁勇。故排除BCD三项。16.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体现了他的A.人文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无神论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第一次把人置于社会的中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A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并没有体现辩证法思想、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故排除BCD三项。17.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知识是美德的前提B.有知识必然有美德C.先有美德后有知识D.有知识必然有幸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的前提,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知识与美德有必然的联系。没有论证二者谁先谁后。也没有体现知识对幸福的必然作用。故排除BCD三项。18.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我觉得,你严厉遣责我的风流韵事,不是出于事实本身,而是出于你庸俗的偏见,说什么如果我选择了一个出身高贵,而不是一个出身低贱的人,那你也许就不会生气了。因此,你指责的不是我的过失,而是命运的过失。”这反映出他的思想倾向是A.倡导法律至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制度D.抨击天主教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不管选择出身高贵还是出身贫贱的人,都不应该生气,如果生气了那是因为“出于你庸俗的偏见”,因此他主张人人应该是平等的,不要因为人们的出身而对此产生偏见,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法律的内容,故A项错误;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而反对专制制度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故D项错误。1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他主张A.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精神权力B.世俗权力应该领导罗马教廷C.世俗权力是正义与善良的代表D.打破对基督教的盲目崇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可以得出其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精神权力,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世俗政权对教会的领导,排除B项;材料在强调世俗政权与教权的关系,而不是世俗政权的内涵体现,故C项错误;D项属于影响,而不是其主张的内容,故D项错误。20.马丁・路德认为,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该主张是A.因信称义B.天赋人权C.因行称义D.信仰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可得出是因信称义,而不是因行称义,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天赋人权的主张是启蒙运动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而不是信仰自由,排除D项。21.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水恒的真理,为水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剩夺的人权所排挤。”该运动应是A.新文化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水恒的真理,为水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剩夺的人权”可得出这些都是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启蒙运动之后,当时恩格斯已经去世,不可能评价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没有涉及到自然人权、天赋人权等内容,故排除BC两项。22.卢梭宣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他的思想A.集启蒙运动之大成B.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C.代表了社会底层的意志D.奠定了法治的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卢梭认为“主权在民”。他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由此可见,卢梭坚决捍卫人民主权,他的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卢梭的思想是集启蒙运动之大成,排除A项;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法治的内容,因此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D项。2
本文标题: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5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