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菌种均具有细胞核B.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种C.均需高温高压灭菌D.均需控制无氧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制作腐乳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制作酸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详解】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醋酸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依次要用到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等微生物,可以是自然菌种,B正确;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过程中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会杀死相关的菌种,C错误;果酒发酵所用的酵母菌前期通氧、后期无氧,果醋发酵的醋酸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毛霉需氧,乳酸菌厌氧,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葡萄汁分解成醋酸B.酸奶制造的原理是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蛋白质生成乳酸C.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D.长期放置的酒有一层菌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把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氧气充足、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醛,再将乙醛转化成醋酸。【详解】氧气、糖源均充足时,醋酸菌可以把糖分解成醋酸,A错误;酸奶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乳糖产生乳酸,B错误;腐乳外部的皮是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C错误;长期放置的酒,会因醋酸菌的繁殖而形成一层菌膜,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操作,正确的是A.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B.果醋发酵阶段应密闭充气口C.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D.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答案】A【解析】【分析】果酒、果醋发酵时,避免杀死菌种,不能选择高压蒸汽灭菌。【详解】制作腐乳时,加酒既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又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A正确;果醋发酵阶段需要保持有氧环境,B错误;制作果醋时,适当的冲洗葡萄即可,避免冲去葡萄表面野生的酵母菌,C错误;利用自然菌种进行酒精发酵时,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会杀死酵母菌,D错误。故选A。【点睛】果酒发酵后期需要无氧环境,果醋发酵需要有氧的环境。4.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有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豆腐含水量⑥盛豆腐的容器的大小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腐乳时,温度为15-18度,菌种主要是毛霉,要加入酒、香辛料、盐等。【详解】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豆腐含水量均会影响腐乳制作的品质,盛豆腐的容器大小不影响腐乳的品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制作过程中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B.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亚硝酸盐的检测原理: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成反应物,反应物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生成玫瑰红色染料。亚硝酸盐浓度越高,颜色越深;亚硝酸盐浓度越低,颜色越浅。【详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A错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成的反应物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生成玫瑰红色染料,B错误;氢氧化铝乳液可以除去杂质,澄清溶液,C正确;泡菜腌制的时间,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均会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增加,D错误。故选C。6.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菌种C.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详解】可以用酒擦泡菜坛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陈泡菜水中含乳酸菌,B正确;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有机物干重减少,种类会增多,C错误;加入食盐过多,会导致乳酸菌发生渗透失水,代谢减弱,影响乳酸菌发酵,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B.实验室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D.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琼脂【答案】B【解析】【分析】维生素分解菌是异养生物,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详解】纤维素分解菌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利用的碳源是二氧化碳,A错误;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需要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故需加入培养基中,B正确;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发生失水,影响正常的生长,C错误;培养基通常都含水、碳源、氮源、无机盐,但不一定有琼脂,D错误。故选B。8.甲、乙、丙为三种微生物,下表中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Ⅰ中缺乏氮源、Ⅱ中缺乏碳源、Ⅲ中含碳源和氮源。【详解】由图可知,Ⅰ中缺乏氮源,能在其中生长的甲应该是可以固氮的微生物,Ⅱ中缺乏碳源,能在其中生存的微生物应该是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Ⅲ中含碳源和氮源,丙能在其中生存而不能在ⅠⅡ生存,说明其是异养型生物。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将接种了红色细菌的培养皿置于紫外线下培养几天,结果培养皿中除长了一个白色菌落外,其余菌落都是红色的,据此,实验者应该A.暂不作结论B.断定是紫外线照射诱发了白色菌落的产生C.如果不继续用紫外线照射,预期那个白色菌落将转变为红色D.断定白色菌落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红色菌落在紫外线照射下长出一个白色菌落,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详解】培养皿上的白色菌落遗传物质是否改变无法判断,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故暂时不能得出结论。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二者的共同点有①都需要使用接种工具进行接种②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以防止杂菌污染③都会稀释分散菌种,以达到分离纯化目的菌的目的④都可以用于计数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需要使用接种工具进行接种,前者常用接种环,后者常用涂布器;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以防止杂菌污染;都会稀释分散菌种,以达到分离纯化目的菌的目的。后者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前者不能。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注意: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不可以。11.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M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用于真菌的筛选B.制备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时应将pH调至酸性C.M培养基中马铃薯浸出液可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D.倒平板时,应将皿盖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中常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五大成分。马铃薯的浸出液制成的培养基也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详解】可以用青霉素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A正确;细菌适宜的PH是6.5-7.5,B错误;M培养基可以中马铃薯浸出液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等,C正确;到平板时,应将皿盖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D正确。故选B。12.科学家设计的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定纤维素酶活性时,一般测定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B.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形成红色复合物D.刚果红培养基中透明圈越大,说明该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答案】A【解析】【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在前两种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纤维二糖,再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详解】通常用纤维素酶分解滤纸产生的葡萄糖量来测定酶活力,A错误;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青霉素高产菌株,B正确;纤维素与刚果红会形成红色复合物,C正确;纤维素与刚果红会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会分解纤维素,导致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该菌的分解能力会越强,D正确。故选A。13.生物体内的酶很容易降解、失活。洗衣粉中的酶却能长时间保持活性的原因是A.生物体内的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洗衣粉中的酶活性不受温度影响B.洗衣粉中的酶外层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层层包裹,保持其活性,且酶的稳定性也更强些C.生物体内的酶是蛋白质,洗衣粉中的酶是无机物D.加入的酶种类很多,总有一部分保持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性。【详解】生物体内的酶和洗衣粉中的酶均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洗衣粉中的酶外层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层层包裹,保持其活性,且酶的稳定性也更强些,故能长时间保持活性,B正确;酶都是有机物,C错误;洗衣粉中常见的酶有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这不是其长时间保持活性的原因,D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总是好于普通洗衣粉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常见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详解】高温会导致酶变性失活,故应该用温水溶解,A错误;相同时间内污渍的残留越少,说明洗涤效果更明显,B正确;如果PH过低会过高,导致酶变性失活,则洗涤效果不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酶具有专一性,如含蛋白酶的洗衣粉不能用于洗真丝、羊毛的衣服,D错误。故选B。15.下列关于探究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作用的操作,错误的是A.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进行pH调节B.为了使果胶酶能充分发挥作用,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C.制作苹果泥时,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D.用橙子做本课题实验,应去掉橙皮【答案】D【解析】【分析】果胶酶可以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果汁变得澄清。【详解】可以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进行pH调节,A正确;不停的搅拌,有利于底物与果胶酶充分的接触,B正确;瓶盖切成小块,有利于果胶酶与底物的接触,C正确;橙子不需要去皮,果胶酶可以瓦解细胞壁和胞间层,D错误。故选D。16.果汁生产中果胶酶能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为了节约成本,某工作人员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利用苹果汁和一定浓度的果胶酶溶液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结果如图。对实验失误可能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都合理的是A.酶促
本文标题: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5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