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国石油战略通道建设(图)
中国石油战略通道建设【中缅石油管道】资料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包括,天然气和原油两条管道以及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座。其中,天然气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兰里岛;原油管道起点位于马德岛,经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缅甸境内天然气管道长795公里,中国境内天然气管道长1922公里,管径1016毫米。天然气管线输送的是缅甸西海天然气,经保山、大理、楚雄、昆明、曲靖进入贵州,最终到达广西南宁,年输气120亿立方米,管道全长2806公里。缅甸境内原油管道长773公里,中国境内原油管道长1624公里,与天然气管道并行或同沟敷设,管径813毫米。2009年11月21日,中缅原油管道的主体管线铺设已开始前期施工准备,管线在缅甸境内的起点——马德岛的码头工程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依照规划,中缅原油管道全长771公里,管道将从缅甸马德岛出发,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进入中国,然后经过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最后抵达昆明。明年10月前,中缅原油管道将步入全面施工阶段。工程一期设计年输送能力达1200万吨。中缅双方同意由中石油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相当于每日运输40万桶左右,油源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据了解,中石油计划在中缅原油管道的终点昆明,建设一座年加工能力千万吨级的炼化厂,最终将形成一个年产值上千亿元的石化基地。目前该炼化厂的项目论证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2010年6月3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正式开工。【中哈石油管道】2009年7月11日,中哈双方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肯基亚克举行了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投产典礼,每年2000万吨的中亚原油将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就在前一天,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主体焊接全部顺利完工,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单线通气。原油管线规划能力5000万吨中哈原油管道建设的最初设想始于2003年6月。当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协议,开始原油管道分段建设投资论证研究。规划中的中哈原油管道全长3088公里,从哈萨克斯坦境内里海岸边的阿特劳出发,经过肯基亚克与阿塔苏,最终到达我国新疆的独山子,总投资为25亿~30亿美元,整个石油管道分三段:第一段从阿特劳到肯基亚克;第二段从肯基亚克到阿塔苏;第三段从哈境内的阿塔苏到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从阿特劳至肯基亚克之间的这段管道已于2003年3月由中哈双方合资建成。2004年9月,管道一期正式开工,2005年12月15日从哈境内的阿塔苏到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竣工投产,是中国第一条跨国输油管道,该管道初期年输油能力600万吨,最大输送能力1500万吨,该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能源多元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将为我国的安全供应提供重要保证,2008年1季度俄罗斯Gazpromneft和TNK-BP公司允许通过该管线出口石油1.2万桶/日,中哈输油(阿塔苏-阿拉山口)管线的油源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的Aktobe油田、CNPC和Kazmunaigaz共同投资的Kumkol油田。中哈管道入境后,与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相连,原油最终运抵独山子石化。在独山子,中石油投资272亿元,开工兴建了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独山子石化工程建设已经完工,主要装置都已经全部建成,下一步即将点火投产。投产后,将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2007年8月18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签署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公报》中计划将里海石油管道与中石油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另一处油田和管道相连接,建成一条从里海横跨整个哈萨克斯坦直到中国的出口路线,此外该管线和可连通中亚各国油气,根据哈国总统表述,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管线还将输送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它将成为中亚第一条非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路线。目前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管线有:北部出口经由俄罗斯黑海管线系统,2007年石油出口量占总量的34%;西部出口经由里海管线,出口量占51.7%;南部出口经由与伊朗达成的协议,出口量占6.7%;东部出口经由中哈输油(阿塔苏-阿拉山口)管线出口到中国(图4),出口量占7.6%。中哈石油相关信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25日在北京宣布,曼格什套投资公司通过哈萨克斯坦股票市场公开交易的方式,完成购买曼格什套油气公司100%普通股股份的交易。曼格什套投资公司是中国石油所属的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按各自50%的比例在荷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向曼格什套投资公司提供了全额贷款用于曼格什套投资公司完成此项购买交易。中哈原油管道2006年7月投入商业运营,当年输油176万吨;2007年输油477万吨;2008年输油量突破600万吨;2009年则达到773万吨;3年多累计输送2039万吨。【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国历经10年的努力,先后与土、乌、哈三国签订了上游气田产品分成合同、天然气购销协议、政府间过境协议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修建中亚天然气管道摆上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这项浩大的工程除土、乌、哈、中四个国家直接参与外,俄罗斯、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2008年6月,中石油正式开工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这条管线始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加达伊姆,途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到达哈中边境的霍尔果斯。管线分A、B双线同时铺设,单线全长1833公里。“目前,A线已全部完工,处于待通气状态(2009年12月);B线年底前将完成全部焊接工作,预计2010年4、5月间即可实现通气。”也是迄今全球规划上的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进入中国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最终将气送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09年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实现单线通气,年输气能力为45亿立方米,此后逐年增加,预计在2012年可达到管道设计的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中石油内部高层人士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中亚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还将扩建,预计会在原来的供气量上再增加200亿到300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2009年底建成投产,双线2011年底建成投产。届时,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实现输气300亿-400亿立方米/年,最高可达500亿-600亿立方米/年。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正式通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14日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巴哥德雷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共同出席通气仪式。中国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这一管道进入中国后,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运至上海、广州以及其他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资源。土库曼斯坦这一天然气管道项目是“真正伙伴关系的体现,这一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优势互补、充分认识和挖掘合作潜力基础上的。管道建成后,两国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这一项目也真正实现了能源输出国、运输国和消费国的利益平衡”。“对土库曼斯坦来说,中亚天然气管道为它的能源出口开辟了一条全新通道。哈萨克斯坦这项工程不仅给哈萨克斯坦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许多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管道正式通气后,哈萨克斯坦将获得可观的天然气过境运输费。连接哈西部到南部的管道二期工程结束后,整个阿拉木图州的天然气供应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乌兹别克斯坦这不仅是一条新的能源出口通道,还能带来大量过境运输费。【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破3亿方】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以来,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累计输气量已超过3亿立方米,达到3.3亿立方米左右。据新疆霍尔果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管道日进气量已从1月下旬的660万立方米上升到近1000万立方米,但管道仍未达到满负荷输气量,随着压力进一步加大,管道的输气量还将逐渐增加。去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并于今年1月初开始向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管网输气,乌鲁木齐成为全国第一个用上中亚天然气的城市。经过持续增压,1月20日,来自中亚的天然气沿着西气东输二线(西段)管道进入国内天然气输送重要枢纽站——靖边联络站,然后经过加压分输,一部分进入北京及周边地区,另一部分则输往华东地区,为沿线区域冬季供气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据新华社4月22日消息,经过5个月通气运转,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日输气量已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进入通畅输气新阶段。截止到4月27日早晨,中国——中亚管道已向中国输送了1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平均日交付750多万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将年供中国100亿立方米天然气(2010年6月10日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0年6月10日宣布,已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天然气购销框架协议,乌兹别克斯坦将向中国每年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根据签署的关于天然气购销的框架协议,乌兹别克斯坦将向中国每年供应天然气100亿立方米。中乌双方将采取积极措施,实现乌兹别克管道输气系统与中乌天然气管道系统相连接。中乌天然气管道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一部分,这条管道已于2009年12月实现单线投产通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全长1833公里,目前确定的气源还包括土库曼斯坦提供的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双线通气2010年8月23日,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纯天然气气头到达霍尔果斯计量站,与A线输入天然气汇合经计量后进入西二线,正式实现中亚天然气管道双线投产运营,为今后天然气管道满量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中俄石油管线】中俄石油管线被分为从泰舍特至斯科沃罗季诺的远东石油管线、斯科沃罗季诺至漠河的边境管线以及中国段三个部分。漠—大线即漠河—大庆线,是中俄石油管线的中国段。“东-太线”石油管道西起伊尔库茨克州的泰舍特,东至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湾,全长四千多公里。一期工程从泰舍特至斯科沃罗季诺全长约两千七百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三千万吨。“中国支线”俄罗斯段将从斯科沃罗季诺修建至中国边境,长度六十七公里,每年可输送一千五百万吨原油。中俄双方将各自负责己方境内的管道建设。(2010年5月消息)俄罗斯远东输油管中国支线位于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已经完工,位于中国境内的部分也将于今年底前完工并将按计划从明年开始向中国输油。截至6月6日,全长926.84公里的漠大线主体焊接完成。漠大线起始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的漠河首站,终止于大庆市中南部的大庆末站,线路全长926.84公里。按照国家要求,漠大线的投产限期为今年10月31日。去年5月18日,漠大线首站开始动工。漠大线计划工期约18个月。截止到2008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已连续4年超过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一。但对于中国这个与其毗邻的全球最重要的石油新兴市场,俄罗斯仅出口其2%的石油。据中俄双方的官方数据,俄罗斯2008年生产原油4.9亿吨,而同年俄罗斯仅向华输出石油1164万吨。2009年2月17日,历经3轮4个月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终于以6%的贷款利率达成协议。同时,中石油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并与俄石油和俄管运公司分别签署了开展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的贸易协议。根据该协议,从明年开始到2030年,俄需为中国提供总计3亿吨的石油。2009年5月中旬开工建设,预计于2010年底投产。管道全长103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一直通过铁路运输每年向中国出口900万吨原油。2009年10月13日,中俄草签每年700亿方天然气进口大单,西线方案规定从西西伯利亚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东线方案从东西伯利亚、远东和萨哈林向中国出口。经东线和西线向中国出
本文标题:中国石油战略通道建设(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