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4月线上测试试题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4月线上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径流系数指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地面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期径流的降水量之比,它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一般湿润地区该系数大于干旱地区。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此,完成1-2题。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与以下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云贵高原、浙闽丘陵、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B.浙闽丘陵、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C.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浙闽丘陵D.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浙闽丘陵、云贵高原2.结合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小B.甲地径流系数大于乙地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大于乙地C.丙地全年降水少,故径流系数较小D.丁地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强烈,径流系数最小下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据此完成3-5题。3.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上海的是()A.①B.②C.③D.④4.⑤表示的是福建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与该建筑形成相符的自然条件有()A.植被稀疏,河网密布B.山河相间,降水均匀C.气候湿润,夏季炎热D.地形开阔,降水集中5.人们追踪放生野外的③图示动物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EOS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读下图完成6-7题。6.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下图是“沿106°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下图完成8-10题。8.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A.山顶2000米左右处B.南坡海拔2200米左右处C.南坡海拔1300米左右处D.北坡海拔2100米左右处9.1月,①地气温高于④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①地:()A.海拔较高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森林覆盖率高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10.图中①地所属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首次达到了中国气候季节划分的夏季标准,这是当地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往年夏季较为凉爽的拉萨,今年电风扇、家用空调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1-13题。11.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夏季空调和电风扇使用率也较低,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大气保温作用弱B.云量较少,大气保温作用弱C.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D.海洋影响小,夜晚降温快12.这次拉萨顺利入夏的原因最可能是()A.西南季风势力强,带来大量暖空气,增温明显B.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C.太阳活动强烈D.受高气压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13.此次高温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作物及牧草长势较去年偏好B.以后每年春末商家采购大量空调电扇C.高温事件后不久,对流增强,雨季到来D.冰川融化,林线上升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下图完成14-16题。1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A.增加土层深度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C.增加耕地面积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15.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A.土层较薄B.光照充足C.降水多D.温度高16.“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粘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图)。据此完成17-18题。17.“蚝宅”()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18.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9-21题。19.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A.1月的山顶B.1月的山麓C.7月的山顶D.7月的山麓20.该山位于()A.浙江省B.四川省C.青海省D.吉林省21.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B.晴天多,降水较少C.山谷风出现频率低D.受冬季风影响显著新疆巴里坤湖是位于天山东段的-个内流湖泊。科学钻探发现湖底沉积物粒径从小到大分别有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读下图,完成22-23题。22.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A.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B.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C.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D.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23.近年来,巴里坤湖面积持续萎缩,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河流携带泥沙,在湖中大量沉积B.引湖水灌溉,造成湖泊面积减小C.大量引柳条河水,入湖水量减少D.农民围湖造田,侵占湖泊水域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24.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5.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A.甲B.乙C.丙D.丁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因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是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鳌太穿越也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艰难。下图为“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读图,完成26-27题。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石海”出现在针阔混交林C.6月和9月徒步旅行最安全D.气温降低引起植被的垂直变化27.有关秦岭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②温带季风区与亚热带季风区的界线③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界线④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28-29题。28.图示区域()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29.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据此完成下列30-32题。30.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A.晴朗的白天B.晴朗的早晨C.湿润的白天D.湿润的早晨31.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①潮湿气团②干燥气团③无风④有风⑤地形⑥重力A.①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①④⑤32.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D.植被茂盛,种类丰富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33-35题。33.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劳动力成本B.能源资源C.环境承载力D.市场需求34.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④减缓企业用工荒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5.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滇越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建设难度极大。2003年,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下图示意滇越铁路分布。据此完成36-38题。36.人字桥路段火车的时速基本控制在20-30公里,被称为云南十八怪之一,即“火车没有汽车快”。其原因主要是()A.地形复杂B.降水较多C.沿途站点多D.为观光设计37.滇越铁路沿线可见的景观是()A.小桥流水B.山高谷深C.土楼建筑D.广袤平坦的田野38.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的原因可能是()①路基破损,铁路老化②防止游客随意出境和偷渡③当地没有运输需求④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冲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位于台湾省北部临海的桃园县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桃园居民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修建了埤塘系统(左图)。随着石门水库完工及桃园、石门大圳开凿,埤塘数量迅速减少。多处埤塘建成生态公园,供市民运动休憩,少数建成水面漂浮型的光电埤塘(右图),为周围居民提供用电。据此完成39-40题。39.埤塘系统中埤塘和蓄水池的主要作用分别是()A.抵御海浪、保持水土B.蓄水灌溉、拦沙滞洪C.蓄水发电、养殖禽鱼D.美化环境、蓄水发电40.埤塘的光电设施建成后,将()A.改善当地能源结构B.影响居民运动休憩C.提高蓄水滞洪功能D.阻碍埤塘水面运输二、综合题(2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引水工程(图甲);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图乙)。图甲坎儿井示意图图乙都江堰平面图材料二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蓬蓬勃勃,“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1)水资源是影响新疆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试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4分)(3)试述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8分)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径流系数指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地面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期径流的降水量之比,它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一般湿润地区该系数大于干旱地区。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此,完成1-2题。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与以下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云贵高原、浙闽丘陵、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B.浙闽丘陵、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C.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浙闽丘陵D.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浙闽丘陵、云贵高原2.结合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小B.甲地径流系数大于乙地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大于乙地C.丙地全年降水少,故径流系数较小D.丁地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强烈,径流系数最小1.B2.A1.径流系数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
本文标题: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4月线上测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8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