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SNT 2755.3-2011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 第3部分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
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2755.3—2011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第3部分: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犆犾犪狊狊犻犳犻犲犱犪犱犿犻狀犻狊狋狉犪狋犻狅狀狅犳犲狀狋犲狉狆狉犻狊犲狊犲狓狆狅狉狋犻狀犵犻狀犱狌狊狋狉犻犪犾狆狉狅犱狌犮狋狊—犘犪狉狋3:犈狊狊犲狀狋犻犪犾狉犲狇狌犻狉犲犿犲狀狋狊犳狅狉狆狉狅犱狌犮狋狉犻狊犽狉犪狋犻狀犵20110225发布201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书书书前 言 SN/T2755《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企业分类基本要求;———第3部分: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第4部分:检验监管方式基本要求。本部分为SN/T2755的第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桂家祥、张姝、魏红兵。Ⅰ犛犖/犜2755.3—2011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第3部分: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1 范围SN/T2755的本部分规定了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级的要求、程序、方法等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检验检疫机构对各类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过程中的产品风险分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760—2008 消费品安全风险分级通则GB/T23694—2009 风险管理 术语SN/T2755.1—2011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 第1部分: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SN/T2755.1—2011、GB/T22760—2008和GB/T23694—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风险 狉犻狊犽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注1:术语“风险”通常仅应用于至少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结果的情况。 注2:在某种情况下,风险起因于与预期的后果或事件偏离的可能性。[GB/T23694—2009,定义3.1.1]3.2风险识别 狉犻狊犽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3.1)要素的过程。 注1:要素可以包括来源或危险(源)、事件、后果和概率。 注2:风险识别也可以反映出利益相关者关心的问题。[GB/T23694—2009,定义3.3.3]3.3风险估计 狉犻狊犽犲狊狋犻犿犪狋犻狅狀对伤害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严重程度赋值的过程。[GB/T22760—2008,定义2.8]3.4风险分析 狉犻狊犽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系统地运用现有信息确定危害和进行风险估计的过程。[GB/T22760—2008,定义2.9]1犛犖/犜2755.3—20113.5风险评价 狉犻狊犽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实现可容许风险的过程。[GB/T22760—2008,定义2.10]3.6风险评估 狉犻狊犽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GB/T22760—2008,定义2.11]3.7危害程度确定 犱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狉犻狊犽犱犲犵狉犲犲对产品相关的项目和产品整体风险产生危害的程度进行赋值的过程3.8危害概率确定 犱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狉犻狊犽狆狉狅犫犪犫犻犾犻狋狔对产品相关的项目风险及其产品出口贸易过程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赋值的过程。3.9风险等级 狉犻狊犽犵狉犪犱犲按照危害程度和危害发生概率的差异而定出的产品风险高低级别。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三个级别。[SN/T2755.1—2011,定义3.9]3.10风险分级 犚犻狊犽犚犪狋犻狀犵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产品风险等级的过程。[SN/T2755.1—2011,定义3.10]4 风险分级的要求4.1 风险分级的一般程序风险分级的程序主要包括风险分级的准备、风险识别、危害程度确定、危害概率确定、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结果确定等步骤。其一般程序见图1。图1 风险分级流程图2犛犖/犜2755.3—20114.2 风险分级的信息收集要求在风险分级的准备中,从产品特征、质量数据、敏感因子和其他潜在危害因素等方面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5 风险分级的程序5.1 风险分级的准备5.1.1 确定风险分级对象按工业产品的分类,明确待风险分级的具体产品。风险分级对象宜考虑产品特性、产地情况、用途等因素,在HS编码的框架下确定。5.1.2 确定方法针对选定的风险分级对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危害程度确定、概率确定)和风险评价。必要时,采取成立专家组开展风险分析工作。5.1.3 信息收集5.1.3.1 产品特性信息5.1.3.1.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主要包括:———电气危险: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由于电流、电磁场、静电等造成建筑设施、电气设备毁坏、人员、动物伤亡的危险;———机械危险: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由于零部件、加工对象或飞溅的固体、流体物质等的机械作用产生伤害的危险;———电磁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产生的电磁波对周围环境、人员、动物及设施造成的危害;———发热灼伤及火灾危险: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产生热量引起人员、动物灼伤及着火的危害;———放射性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释放出放射性物质或引起电离辐射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和生态平衡的危害;———听力视力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由于声音、光线的强度、频谱对使用者的听力、视力造成的危害;———物理环境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对周围水、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造成的物理危害。5.1.3.1.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释放化学物质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和生态平衡的危害;———伤害皮肤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皮肤过敏、刺激的危害;———化学环境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化学物质的外泄或污染对周围水、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造成的化学危害。5.1.3.1.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包括:3犛犖/犜2755.3—2011———生物致病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由于产品引起的人员、动物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病原体、寄生虫、细菌所造成的疾病、健康危害;———生物环境危害: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对周围水、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造成的生物危害。5.1.3.1.4 消费者权益损害主要是指消费者受欺诈伤害:产品使用说明、成分标签、护理标签、产地标签、功能性标签等误导消费者而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5.1.3.2 质量数据的信息质量数据的信息主要包括:a) 产品不合格情况的历史数据;b) 国内外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通报情况;c) 投诉、索赔、退货及其他质量事故情况。5.1.3.3 收集敏感因子的相关信息收集敏感因子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a) 进口国(地区)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b) 产品的社会关注度;c) 贸易方式;d) 产品使用环境。5.1.3.4 其他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其他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主要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或误用中某些潜在的其他因素引发人员、动物、周围环境、设施危害的风险。5.2 风险识别5.2.1 识别危害项目按工业产品的类别,确定能够体现产品技术特征、质量特征的具体技术项目,并根据产品特性将这些技术项目进行危害归类。5.2.2 确定风险项目当某一工业产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危害时,应该分别对每种危害进行风险识别,并确定该产品风险分级所包括的具体技术项目。5.2.3 风险识别的途径风险识别的途径主要包括:a) 进口国和我国已经发布实施的该产品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双边协议等;b) 科学技术资料,包括科研成果报告、论文、资料、媒体等;c) 工业产品的社会关注度,该类型工业产品是否出现重大事故;d) 国、内外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用户投诉、索赔、退货及其他质量事故分析资料等;e) 国外官方机构通报、召回等信息;f) 模拟试验、检测、专家建议等。4犛犖/犜2755.3—20115.3 风险估计5.3.1 危害程度确定5.3.1.1 危害程度的划分工业产品在正常使用和可以预见的误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程度一般分为:非常严重、严重、一般、微弱。对应的危害等级和危害特征描述见表1。5.3.1.2 危害程度的赋值危害程度具体赋值时,以危害程度确定的项目对象为基础,在进行机理分析和符合科学原理的前提下确立该项目适当的危害等级。各种危害程度、等级的特征描述见表1。表1 危害程度的特征描述与等级危害程度的等级危害程度危害程度的特征描述非常严重灾难性危害(伤害) 火灾、水灾、爆炸、人员伤亡、窒息、身体残疾或导致企业停产、工程停工或其他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不可逆转的危害(伤害) 人体不可修复的疤痕、伤害需要急症或住院治疗,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企业生产、工程进展、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对消费者构成严重危害的欺诈等一般一般的危害(伤害) 危害轻微,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在门诊治疗即可得到避免,对企业、工程的影响通过一般处理即可避免,对消费者构成较严重的欺诈等微弱轻微的危害(伤害) 危害非常微弱,对人体的伤害可以自行处理即可得到避免,对企业、工程的影响极小,对消费者构成一定的欺诈等5犛犖/犜2755.3—20115.3.2 危害概率确定5.3.2.1 危害概率类型工业产品在正常使用和可以预见的误用过程中发生的危害(伤害)概率(可能性)一般分为八种类型。对应的概率量值及其概率特征描述见表2。表2 八种危害概率的类型、对应量化值及其特征描述危害概率概率类型量值危害概率的特征描述Ⅰ>1/2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在任何情况下会重复出现Ⅱ>1/10经常会发生危害事件Ⅲ>1/100有一定的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不属于小概率事件Ⅳ>1/1000有一定的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属于小概率事件Ⅴ>1/10000会发生少数危害事件,但可能性较少Ⅵ>1/100000会发生少数危害事件,但可能性极小Ⅶ>1/1000000不会发生危害事件,但在极少数特定情况下可能发生Ⅷ≤1/10000000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危害事件5.3.2.2 质量数据的危害概率(狇1)赋值质量数据的危害概率赋值时,以危害识别确定的项目对象为基础,依据该项目不合格情况的历史数据;国内外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通报情况;投诉、索赔、退货及其他质量事故情况进行综合确定,以上三者之和即为质量数据的危害概率狇1。5.3.2.3 敏感因子及其他潜在危害因素的危害概率(狇2)赋值敏感因子及其他潜在危害因素的危害概率赋值时,以危害识别确定的项目对象为基础,依据该项目进口国(地区)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产品的社会关注度;贸易方式;产品使用环境;其他潜在危害因素进行综合确定,以上各因子之和即为敏感因子及其他潜在危害因素的危害概率狇2。6犛犖/犜2755.3—20115.3.2.4 全过程危害概率(狇)确定全过程危害概率确定时,以危害识别确定的项目对象为基础,在确定质量数据的危害概率狇1(5.3.2.2)和敏感因子及其他潜在危害因素概率狇2(5.3.2.3)的基础上,以两者概率之积作为该项目的全过程危害概率[见式(1)]:狇=狇1×狇2………………………………(1) 式中:狇———全过程危害概率;狇1———质量数据的危害概率;狇2———敏感因子及其他潜在危害因素概率。5.4 风险评价5.4.1 产品项目的风险评价针对产品项目的风险评价,首先按风险识别(5.2)识别的逐个危害项目,根据其危害程度(5.3.1)确定和危害概率(5.3.2)所确定危害概率狇值,对照表3确定逐个项目的风险等级。5.4.2 产品整体风险评价针对产品整体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当某一工业产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危害时,以各种危害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产品的风险等级。产品风险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5.4.3 风险分级文件工业品质量安全风险分级应该形成分级报告,具体内容包括:a) 风险分级
本文标题:SNT 2755.3-2011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 第3部分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51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