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1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松江区第四中学项金明导言当今各国都把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民族素质的全面提升,极大地依赖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取决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包括教师的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两大部分,职后培训对提高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师教育中的问题也日益凸现,教师培训出现了培养目标追求高学历化、培训内容陈旧、培养方式单一以及与职前教育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在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阻碍了我国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如何完善现行教师培训模式,实现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较高的教学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师,是我国教师教育今后应该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全国各地区教育部门及学校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随着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素质的要求。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松江区教育局也正在研究“如何开展校本研训”这一课题,区局领导为了松江教育的未来潜心构建着教师培养方案。能不能打造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松江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松江下一代的培养,关系到松江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建立起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者型干部队伍、专家型教师队伍,及富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松江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为此,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作者对松江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2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章国内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概况自教师培养制度建立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及教育的日益发展,中外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已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本章将简要回顾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概况,并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很重视教师培养工作。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独立定向型教师培养体系”。①在此,作者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一定的梳理,以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自1985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我国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学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此,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12月提出了《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在八百零二万中小学和农、职业中学教师中,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约占半数,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亟需培训提高。”②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需要加强学习或进修,这充分表明了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意见》建议:“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内,师资培训工作的重点,是通过认真的培训,使现有不具备合格学历或不胜任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或合格学历。”1992年,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培训步伐的意见》,各地建立了①穆岚.中外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7).②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EB/OL].1986年12月21日.高等师范函授、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相结合培训初中教师的新模式,也称“三沟通”培训。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把不具备合格学历但能够参加自学的教师组织起来,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期分批开展全员培训。①据统计,参加“三沟通”培训的人数已达70万多人。经过培训,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从1992年的51.9%提高到1995年的69.1%。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形式规定教师应当具备的学历合格标准是: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级中学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级中学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个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大多数地区中小学师资教育的情况,基本符合当时教师教育的发展背景。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原来规定的学历标准明显低于我国发达地区的教师教育水平。于是在1999年6月13日,国家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升了对中小学教师学历的要求,明确指出: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据教育部《一九九九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5.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85.50%,比上年增长2.20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65.85%,比上年增长2.36个百分点。②这些数据表明,当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标准,我国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教师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也日趋完善,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教师培训机构和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教师培训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总的来说,呈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新气象:一是教师培训机构与办学模式趋于多元化。诸如大学、专业团体、远程教育设施、中小学等机构纷纷加入培养和培训师资的行列,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教师①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意见[EB/OL].1992年5月19日.=10.②教育部.一九九九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教育的职前与职后一体化。①二是教师培训机构和方式呈现多样化。目前,除了专门从事教师进修的机构(如教育学院、各级进修院校)等,我国还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函授部、夜大学、进修部,以及电视师范学院,高师和中师自学考试机构,已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校内到校外的多层次教师培训进修网络。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通过教师进修机构,为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举办脱产、业余、短期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三是教师培训正由“学历补偿”向“继续教育”转变。根据第五次全国师范教师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师范司制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草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九五”期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试点工作。1999年9月,教育部在上海市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叫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②至2002年,全国各地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从制度上和行动上保证了“工程”的贯彻落实,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教师培训活动增多。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学会、教学研究会、教育研讨会、教育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学术报告和论文交流评比的方式,传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改革实验,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③上海近十年来,尤其是“十五”期间,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大量成绩和形成了有益的经验。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质量,上海市教委一头抓“学历达标”,一头抓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和党政领导的学历提高和岗位培训。目前中小学教师学历已全部达标,高一层次学历在学校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要对象的研究生课程班也在上海率先开始,④教育硕士的培养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基本上沿袭职前教育的模式,无论在培养目标还是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和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为此,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02页.②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03页.③叶澜.跨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2).④叶澜.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总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5).51.培养目标错位,片面追求学历教育当前,很多教师培养机构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功利性倾向,往往把文凭当作目的追求,导致了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学历代替学问和才能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常常以自学考试为主要形式进行学历提高教育,把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变为应试教育,这种“死学”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不仅加重了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负担,还不利于其专业水平的提高。二是不顾自身实际教学能力,盲目开设高学位课程班,片面追求高学历,导致很多教师怨声载道。在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教师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把追求学历当作学习的动力和目的,而没有完全考虑到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而造成了个人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2.质量意识淡薄,形式主义严重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在职培训和锦绣教育都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行政工作,主要依靠各种行政计划来组织安排各级各类教师教育课程。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利于对接受教育的教师的统一管理,也对教师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日益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级各类教师进修院校垄断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运行机制基本上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各种教育活动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计划进行,职后教育机构缺乏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形式主义严重、不重视实际效果等。”①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师资培训的质量,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3.经费短缺,校本培训条件不足经费短缺是教师培养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很多地区都开始注重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会拔出一定的经费支持此项工作,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教育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应运而生。尽管这种培训需要的经费相对于校外培训会少些,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致使很多学校无法将其顺利实行下去。一是因为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以一定的硬件设施为基础,没有足够的资金就很难实行;二是因为经费不足难以聘请到优秀的指导老师。4.教育内容理论化,缺乏实践性①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59页.6我国现行教师培训的内容大多比较陈旧,而且偏于理论化,与教师教学的实际相脱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师资培训质量的提高。相关调查表明,北京、河南、宁夏地区“有五分之一(23.85%)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越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认为‘培训内容陈旧’的比例越高(31.48%)。”①与此同时,大多数教师培训的内容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往往脱离他们的教学实际,实效性不强。这与培训机构的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更新培训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他们的实际调研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冲破口。5.培训方式单一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5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