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以乡土资源为依托的《历史与社会》拓展课程开发
以乡土资源为依托的《历史与社会》拓展课程开发——以《吾乡吾土是乐清》课程为例目录页CONTENTSPAGE01选题构想02论文结构03主要内容04反思设想01选题构想基于综合实践的课程开发基于生活情境的课程开发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在教材基础上的课程开发建立在双向需求上的课程开发02论文结构引语一、乡土资源拓展课程开发的意义二、《吾乡吾土是乐清》课程开发设计(一)需求诊断(二)课程要素分析与设计(三)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三、课程开发设计的思考(一)树立课程意识,把握课程价值取向(二)扩展课程资源开发方式03主要内容引语123综合性人文学科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自然环境深深影响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情怀培养关爱家乡、关心社会的家国情怀提升公民意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乡土:心灵故土、精神家园教学效果:家乡情怀、民族认同、教学吸引力、改变学习被动态度和提高学习能力内容:乡土地理,民俗民风、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乡土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更是促进学生与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重要途径。一、乡土资源课程开发意义《吾乡吾土是乐清》课程的开发丰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扩展本学科教学的外延,实现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学科教育价值和课程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现实学习需求,弘扬乡土文化,传承区域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树立热爱家乡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一、乡土资源课程开发意义二、课程开发设计0102逻辑课程课程内容的组织性、适应性心理课程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生活情境为起点,以不同年段学生心理认知和能力发展为基础八年级第二学期,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参观游学、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一)需求分析钟启泉:课程设计主要是对课程结构和要素进行计划、选择和安排,具体来说,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以及课程评价四个要素。二、课程开发设计(二)课程要素分析与设计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设计二、课程开发设计课程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环境,懂得一定区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学习家乡历史文化,感悟时代沧桑变迁,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游学参观、社会调查,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审美修养、社会实践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依据,精选体现学科特点的素材,遵循源于生活、学以致用、回归生活的原则,着力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围绕教学主题和价值取向的课程内容设计二、课程开发设计“一景一人一产业一特色”既关注乡土资源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社会学科教学相适应吻合,也关注形成独具特色的探究型乡土课程,实现教材之外生活空间的延展和伸缩。二、课程开发设计二、课程开发设计二、课程开发设计二、课程开发设计3.面向生活情境的课程学习活动设计课程的设计构想是最终形成以生活情境为课堂氛围,以合作探究为学习动机的课堂结构,使学科拓展真正成为一种引导下的创造,成为学生有所需求有所发展的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自主收集课程相关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使用地图,设计旅游线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了解家乡经济发展,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等。二、课程开发设计4.多元化的课程学习评价设计课程评价既包括对课程目标定位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发展评价,也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和学业质量评定。《吾乡吾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生自我探究、团队合作、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发展预估。二、课程开发设计维度评价观测点学生学习课前相关专题资源的收集;课程参与的次数与质量;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的状态与情感。教师教学教师课程资源的处理能力;教学环节的设计;呈现方式的表达;课程活动的组织与掌控;学生参与状态的指导。课程性质预设学习内容与目标的完成度;课程实施策略与学生状态的适应度;学科特点呈现的吻合度。教学发生的环境学生的学习习惯评价;课程氛围评价;团结合作、社会实践能力评价。二、课程开发设计(三)课程实施过程管理1.课程资源师生共同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恰当合理的选取和使用是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吾乡吾土》课程不再拘泥于编写统一的校本教材,而是围绕教学主题纲要,由不同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根据个人经验、爱好、特长共同收集整理,协同开发,有针对性使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县志档案等查找资料,也可通过走访老人,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发课程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课程动态性、生成性、发展性的特点,达到合理调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效果。二、课程开发设计2.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部分3课时,游学部分3课时,学生自主完成2课时。课堂教学分小组采用教师引领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学生课前收集资源,课堂按小组展示解说,教师引导补充亦或自我阐释。小组成员之间按照“异质”原则进行分配组合,充分发挥每一位组员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二、课程开发设计3.游学、社会实践方案设计学校统一组织的校外游学活动,安排专任老师进行管理。事前加大对学生游学目的意义、任务内容、活动安全等注意事项的教育。游学雁荡山任务单安全秩序小组同学相互照顾,不落队掉队;不奔跑推搡,注意脚下安全;文明游学,遵守景区秩序。美景介绍拍摄微视频或照片,回校后制作旅游景点宣传册。人文诗画收集景区有关雁荡山的文人诗画作品,查找资料,弄明缘由。旅游线路设计雁荡山一日游旅游线路和攻略,推荐适合的地图发展特色整理收集雁荡山经济发展特色,图文并茂作出说明二、课程开发设计4.课程成果展示包括作品展板、游学调查影像、总结报告会等。通过后期课程成果的整理工作,确保课程的持续性和完整性,这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参照依据。二、课程开发设计(一)树立课程意识,把握课程价值取向一门新的拓展课程成立的先决条件就是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和价值性,这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更是对学生现有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的深刻把握。要进一步理解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生活情境是课程的内容,只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建构、理解创造的课程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有学者提出“教师即课程”,一线教师是拓展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要充分树立自觉的主动意识,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提升自我课程开发的能力,通过课程价值取向的把握最终把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三、课程开发设计的思考(二)扩展课程资源开发方式“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是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一切素材。”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持续生成的,除了教师的经验开发,学生的需求开发外,还需要扩展资源开发的方式,如:校际协作、区域联合、专家引领、行政扶持、项目驱动、课题研究等,强化课程开发主体的协作。充分调动尽可能多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中去。三、课程开发设计的思考04反思设想完善修改之处:1.增加结语2.完善结构3.凝练语言
本文标题:以乡土资源为依托的《历史与社会》拓展课程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2626 .html